国货品牌要走向世界,欧莱雅、雅诗兰黛、资生堂是最好的学习范本。然而,欧莱雅、雅诗兰黛依托多元品牌带来千亿级营收规模,国产品牌向百亿规模进军。

两位“60后”大爷,打破了外资美妆品牌称霸的神话。

来自两个迥异世界的侯军呈和郭振宇,其人生烙印深深地影响了其品牌的发展。

侯军呈高中毕业就出来闯荡,当过汽修工、业务员,其创立的珀莱雅是一个草根逆袭的励志故事。

郭振宇在学术上一路高光,38岁就站上象牙塔的顶端,是医学成像理论、超声学方面有影响的杰出人物,其孵化的贝泰妮,属于自带关环的童话故事。

但他们也有不少共通之处。他们都在外资巨头环伺的世纪初,另辟蹊径,带领自家品牌走向辉煌。

他们都曾各有独特的线下渠道优势,又敏锐地捕捉住每一波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流量优势,线上渠道之战打得令国际大牌黯然失色。

2017年,珀莱雅上市成为“A股美妆第一股”。2021年贝泰妮IPO成功,成为“中国功效性护肤品第一股”。

化妆品市场迭代快速,盛极一时又日趋没落的故事不时上演。要么不断壮大,要么被洗牌。功名成就的侯军呈和郭振宇,危机感常存。

01|迥异生长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侯军呈和郭振宇都是时代的幸运儿。

“珀莱雅发展至今,倒不是我个人作用有多大,我更想感谢那个时代。”谈起珀莱雅成功的原因,侯军呈表示,“改革开放让像我一样的大山孩子可以走出来。”

出生在60年代的侯军呈上面有4个姐姐,中学时丧父,放弃靠姐姐供养继续读书的念头,毅然辍学跟随姐夫学习汽修。20岁时,他成立汽修厂,赚取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20世纪90年代,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崛起吸引了大批创业者,渴望闯世界的侯军呈把汽修厂交给内弟方玉友打理,和小姐夫去义乌从事化妆品代理。努力打拼下,侯军呈成为小护士、羽西、大宝等知名品牌的代理经销商。

郭振宇远赴加拿大深造,也赶上了80年代的出国留学风潮。

他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少年即是学霸,23岁取得硕士学位,30岁获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博士学位,32岁成为博士后,38岁升任职美国华盛顿大学终身教授,在医药行业深耕数十年。

2002年,郭振宇放弃终身教授职位,回云南从岳父周家礽手中接过滇虹药业的班。在他的带领下,滇虹药业研制出家喻户晓的“皮康王”和“康王”产品,并把营收从不足2亿做到了13亿(2014年)。

就在郭振宇继承家业的前后,国内化妆品江湖正在发在巨变。

这是万物生长、万物更替的时代。

外资品牌大举进入中国化妆品市场,侯军呈的代理生涯也不得安生,自己代理的多个品牌被欧莱雅收购,美即、大宝、丁家宜等也相继“卖身”外资。

眼看着手上的品牌做着做着突然消失,侯军呈在危机中敏锐地发现了市场的机遇。1999年,侯军呈转战杭州,边寻找研发和生产人才,边系统学习化妆品相关知识,蓄势开启第三次创业。

2003年,侯军呈从“欧莱雅”与资生堂旗下的“欧珀莱”中各取几个字,与方玉友创建“珀莱雅”品牌。

早年的珀莱雅如同一名小镇做题家。面对众多国际品牌的层层包围,珀莱雅避开与巨头缠斗,将主战场放到三、四线城市及乡镇市场的日化专营店,通过广袤的经销渠道逐步扩大品牌规模。

侯军呈赌对了,凭借更低价格,公司逐渐在下沉市场站稳脚跟。

与珀莱雅不同,贝泰妮几乎是含着金钥匙出生,其主要品牌薇诺娜从滇虹药业内部孵化。2014年11月,滇虹药业因IPO无果,36亿卖给德国拜耳。郭振宇也终于不用再帮岳父守业,可以全身心投入到薇诺娜的运营上。

此时,郭振宇进入化妆品行业似乎有点晚了。国际大牌统治市场,国货们竞争白热化,连成立多年的珀莱雅也未找到爆发的机会。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郭振宇很快就找到了正确的发展道路。他观察到,当时海外品牌多主打泉水成分或零添加,这些产品虽有一定的皮肤舒缓效果,但无法解决泛红、瘙痒等皮肤敏感问题,可替代性也较强。

而植物成分更有针对性,修复效果更好更快,正好云南具备天然的植物资源优势。

成功从科学家向企业家转身的郭振宇,以植物学“botany”音译为名,给自己的新公司取名为贝泰妮,专注敏感肌护肤品研究,切入敏感肌等皮肤学级功效护肤品细分市场。

郭振宇做医药研发出身,容易获得皮肤科专家的背书。他还担任过中国非处方药协会会长,熟悉药店渠道。

在创始人多年积累的各种优势的加持下,贝泰妮走得顺风顺水,在医药渠道热卖,年复合增长率一度高达1000%,与先入者拉大了距离,成为中国敏感肌护理第一品牌,市场占有率跃居皮肤学护肤行业第一位。

02|成长曲线

从不同的起点出发,珀莱雅和贝泰妮也呈现两种不同的成长曲线。珀莱雅像一条微笑曲线,贝泰妮则是倒U型曲线。

虽然侯军呈和郭振宇选择了不同的渠道发力,但最终不可避免地在线上渠道相遇、对决。

侯军呈与方玉友都是做渠道的能手,两人分别在温州和石家庄做成了数一数二的本土品牌日化品代理商。2007年,珀莱雅的全国经销网点已达20000个。

当渠道剧变,侯军呈与方玉友都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09年,国内电商购物伊始,珀莱雅开始布局线上渠道。2015年前后,线下渠道红利期结束,直播带货逐渐兴起,珀莱雅又迅速把资源调到电商渠道,开设天猫品牌直营店等。

2018年,在薇娅等知名主播崭露头角、又未至于收取天价费用时,珀莱雅果断邀请她们带货,并抓住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流量红利,在抖音投放广告、设立抖音小店,是第一个通过抖音卖货的传统企业。

在抖音99位主播的卖力推广下,珀莱雅的“黑海盐泡泡面膜”一夜爆红,当月实现了7140万的销售额,而这款产品在上一个月仅卖出了375万。

渠道的选择对珀莱雅的业绩起到了强大的拉动效应,2019年是个重要的分水岭。

2018年其营收还是23.61亿元,2019年就越过30亿元的地带,2022年达63.85亿元。2018年,珀莱雅的线上营收同比增长 60.97%,占比 53.09%,首次超过线下,2022年已高达90%。

巧合的是,2019年也是贝泰妮“封后”的一年。根据Euromonitor数据,2019年薇诺娜以20.5%的市占率反超至第一名,并保持了多年的记录。

同为“60后”的郭振宇也没在渠道上落后,贝泰妮的线上营收占比比珀莱雅更多。2019年,其线上渠道营收已占76.7%,随后维持至少80%的水平。

薇诺娜走进李佳琦的直播间,2021年双11实现了“单日预售突破7亿元”的成绩,同年薇诺娜的市场份额较上一年提升约2个百分点,接近第二、三名的总和。

虽然贝泰妮的营收低于珀莱雅,但截至2022年,贝泰妮净利润始终领先。因产品定位高端、零售价格较高,且线上自营渠道销售占比较高,贝泰妮的毛利率一直维持在75%以上,而定位中低端的珀莱雅从未超过70%。

化妆品行业向来注重营销,欧莱雅和雅诗兰黛等巨头也向来重投营销。但化妆品行业的营销往往不是四两拨千斤,而是烧钱机器。

侯军呈比郭振宇“砸”了更多钱在营销上,珀莱雅的销售费用一直高于贝泰妮。但郭振宇比侯军呈更舍得花钱,2019年至2023年三季度大部分时候,贝泰妮的销售费用都多于珀莱雅。

无论是珀莱雅还是贝泰妮,营销费用均是有增无减。尤其是珀莱雅,花钱比赚钱快,销售费用增速一直高于营收增长。

郭振宇在营销花的钱,显然比侯军呈花的要值,贝泰妮的销售净利率远高于珀莱雅。

珀莱雅更重营销也有其历史渊源。2006年,珀莱雅深陷销售危机。为此,方玉友特意拜访了营销大师叶茂中,咬牙花600万获得“补水、锁水、活水”的产品定位指点。

如同打通了任督二脉,珀莱雅也打响了“深层补水专家”名号。2023前三季度珀莱雅以52.49亿元的营收超过老牌国货上海家化,坐上国内美妆行业的头号交椅。

同年双十一中,珀莱雅迎来历史性的一刻,成为天猫护肤品牌销售额TOP 1,让去年的冠军欧莱雅屈于亚军。旗下子品牌彩棠首次进入天猫双十一彩妆品牌销售额榜,排名第二,仅次于高端品牌圣罗兰。

市值变化也折射了珀莱雅与贝泰妮的命运沉浮。贝泰妮一上市就炙手可热,可明显后劲不足,珀莱雅则是厚积薄发。

2021年3月25日,贝泰妮上市首日开盘大涨超260%,登上中国化妆品公司市值第一名的宝座,同年7月攀升最高点,市值涨至1205.14元。

高处不胜寒,贝泰妮跌至不足300亿元。

珀莱雅并不受资本市场青睐,上市之初,市值不到50亿。但蛰伏多年,珀莱雅的市值逐渐膨胀。

2023年2月,来到峰值641.78亿元。此时,贝泰妮跌至611亿元。尽管珀莱雅市值也呈下降趋势,但依然在贝泰妮之上,稳居国内资本市场美妆第一股。

值得注意的是,珀莱雅跑赢贝泰妮不是靠业绩,而是重营销所展现的成长性。

珀莱雅的崛起,还碰上了消费力下降的这几年。

国货价格一般比国际大牌亲民,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不断吸引着原本钟情于国际大牌的消费者。随着年轻人变成消费主力,他们对国际大牌“祛魅”,对国货的认可度提升。

此外,从东亚邻国日本和韩国的经验来看,在两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化妆品市场也经历了早期由国际品牌主导,再被本土品牌反超的过程。

比如,2021年韩国化妆品市场前10大品牌中,国外品牌仅剩Chanel、Mac和YSL三家,市场份额最多的Chanel也仅剩下4.6%,由爱茉莉等本土品牌主导市场。

以珀莱雅和贝泰妮为代表的国货品牌,已开启赶超之路。

03|他山之石

珀莱雅生于外资横扫国货的时期,也曾收到LV基金等外资机构的收购邀约。

坊间传闻,香港摩根国际投资基金开出30亿元的报价,被侯军呈一口回绝,号称300亿也不卖。

“我们要做的是中国的珀莱雅,甚至是世界的珀莱雅,不是外国的珀莱雅。”

郭振宇作为学者回国创业的代表性人物,谈到薇诺娜走向国际市场将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国货品牌要走向世界,欧莱雅、雅诗兰黛、资生堂是最好的学习范本。然而,欧莱雅、雅诗兰黛依托多元品牌带来千亿级营收规模,国产品牌还没跑出个百亿规模。

成为“中国的欧莱雅”的重要一步,是扩张品牌矩阵,从单一品牌迈向集团化。这一点,侯军呈和郭振宇都心知肚明,只是学起来实属不容易。

欧莱雅做美发产品起家,至今拥有4个事业部、共计36 个品牌,其中只有“巴黎欧莱雅”不是收购而来。

论品类,欧莱雅横跨护肤、彩妆、香水、护发等领域。论价格,涵盖了从高档到平价的所有梯度,大小通吃。

贝泰妮早早意识到光靠薇诺娜养家,迟早会出事,在财报中毫无隐瞒对品牌相对集中风险的担忧。

“贝泰妮=薇诺娜”这个对等关系在10年前就成立,直到2020年,薇诺娜在贝泰妮总营收中的占比仍超过99%,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仅微降至98%。

虽然贝泰妮尝试发力高端护肤品牌AOXMED瑷科缦,和以AI智能为卖点的祛痘品牌贝芙汀,但2023年上半年,薇诺娜仍占贝泰妮总营业收入的95.4%。

唯一有所进步的,只有专注婴幼儿肌肤健康的薇诺娜baby产品,增速一度超过1000%,但还没有成长为第二增长曲线。

与此同时,敏感肌的赛道愈发拥挤,正在稀释薇诺娜的先发优势。

欧莱雅的“活性护肤”板块近年营收增长十分亮眼,2022年该板块全球市场的收入为374亿元。即使是在2019年,营收也已接近206亿元,远超贝泰妮的总营收。上海家化、珀莱雅、华熙生物、巨子生物、瑷尔博士等本土新贵均推出相关产品“抢蛋糕”。

内生效果不明显,贝泰妮加快并购来实现产品线多元化。

2023年6月,贝泰妮投资国货底妆品牌方里FUNNYELVES。3个月后,贝泰妮公告拟通过全资子公司以自有资金4.86 亿元收购运营 Za 姬芮、泊美品牌的悦江投资48.55%股权,同时以自有资金5000万元认购其新增注册资本12.43万元,合计投入5.355亿元资金。

这场“豪赌”的资金,相当于贝泰妮2022年净利润10.51亿元的50.95%。

珀莱雅也有主品牌“依赖症”,主品牌珀莱雅营收长期占八成以上,表现最亮眼的子品牌彩棠在2022年才突破5亿元。

成立已有20年历史,但珀莱雅核心产品矩阵,基本是在2020年以后才完全焕新。

2020年2月,珀莱雅开始主打“大单品”策略,推出了代表性大单品红宝石精华。这款高性价比“平替”切入国际大牌甚少进入的平价精华市场,一经推出便受到追捧,单日销量曾达到1.5万件。珀莱雅把“早C晚A”的概念,深刻植入用户心智中。

目前,珀莱雅主品牌拥有双抗系列、红宝石系列、源力系列、能量系列四大产品系列。其中双抗、红宝石精华系列是2020年上市,源力系列2021年上市,能量系列则于2023年推出。早期的主打产品海洋系列等,基本销声匿迹。

从研发投入,可以窥见珀莱雅、贝泰妮与国际巨头的距离。

郭振宇是科研学者出身,自然而然,贝泰妮具有重投研发的属性。

2021年以前,贝泰妮的研发投入总额虽逊于珀莱雅,但郭振宇愿意从营收中拿出更多的钱投入研发。2020-2022年,他每年都几乎把费用翻倍,占营收比例不断提高。

反观珀莱雅,研发投入占总营收比例一直低于贝泰妮,增速也相对缓慢。

研发人员总数也出现类似情况,起初贝泰妮少于珀莱雅,但逐渐超越。截至2022年末,贝泰妮共有391名研发人员,珀莱雅为229人。

然而,与国际大牌相比,是小巫见大巫,珀莱雅和贝泰妮甚至达不到对方的零头。

2022年欧莱雅的研发费用高达11.38亿欧元(约83亿元)、全球研发人员数高达4222人。同期雅诗兰黛集团研发投入总额为3.07亿美元(约21亿元),资生堂也有约16.5亿元。

据申港证券研报,雅诗兰黛小棕瓶和兰蔻小黑瓶在最新两代升级中间隔了七年时间,而珀莱的雅红宝石精华和双抗精华在次年就推出迭代产品,且进行提价,令消费者难判其功效提升效果和涨价幅度间的匹配度。

行至转型节点,珀莱雅和贝泰妮或又将迎来重要的分水岭。

高层人事的变动,便是一个信号。

2023年3月,贝泰妮联合创始人之一、非独立董事董俊姿离职。董俊姿被称为贝泰妮的“二号员工”,公司成立初期负责招揽人才、搭建团队,后来接手品牌市场业务和电商业务。

董俊姿是位80后高管,在超过10年的在职期间,带领贝泰妮凶猛步入电商时代,把薇诺娜打造成大网红。

侯军呈也失去了一名干将,首席营销官叶伟在2024年初转身离去。

在加入珀莱雅之前,叶伟曾就职于宝洁,熟悉外资大牌成功的经验。在任职的近6年里,恰好是珀莱雅快速发展阶段。从出圈的营销话题、到大单品策略,叶伟在一定程度上复刻了欧莱雅的成功模式。

唯一的不变,是永远在变。

侯军呈和郭振宇的上半场,改变了国货美妆与国际美妆巨头的竞争格局。

来到下半场,品牌力和产品力是另一座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