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美光科技官网

美光,不美。

前不久,美光科技发布了2023年财年第四季度财报(2023年6月至8月),营业收入为40.1亿美元,同比下降39.6%,而净利润为-14.3亿美元,同比由盈转亏。

节衣缩食, 业绩依然低迷

成立于1978年的美光科技,是全球知名的半导体厂商,主营业务为存储芯片,多年以来与三星电子、SK海力士并称为“存储三巨头”。

换而言之,美国和日本联手称霸存储赛道多年。

然而,市场有了微妙的变化。

美光科技的最新数据显示,营业收入已经连续五个季度下滑,其中第一大业务DRAM(内存)的营业收入为27.55亿美元,同比下降42.7%;第二大业务NAND(闪存)的营业收入为12.05亿美元,同比下降28.6%。

不难看出,美光科技的“两条腿”都不利索了。

事实上,对美光科技而言,2023财年是历史上颇为难熬的一年。

2022年9月2日至2023年8月31日,美光科技的营业收入为155.4亿美元,同比下降49.48%;净利润为-58.33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为盈利86.87亿美元。

净亏损润逐季增加

更为糟糕的是,现金流不再充沛。

美光科技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5.59亿美元,同比萎缩了89.73%,与之对应的是,其持有现金与现金等价物为85.77亿美元,但应付账款高达17.25亿美元,长期负债高达130.52亿元。

简而言之,美光科技经验承压。

其实,对此格局,美光科技早有心理预期。

一方面,考虑到需求疲弱,已缩减资本开支、减少存储芯片产量,试图加快库存去化速度,但存货价值仍高达83.87亿美元,同比增长25.87%;另外一方面,高举裁员大棒,裁撤7200名员工从而减少成本支出。

对此,美光科技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桑贾·梅洛特表示:“2023 财年,在存储器和存储行业充满挑战的环境中,美光在供应和成本方面采取了果断行动。随着人工智能从数据中心向边缘激增,我们期待着在2025年创下行业收入纪录。”

尽管如此,资本市场仍有担忧。

据美光科技预计,2024财年第一季度不计部分项目的每股亏损最高可达1.14美元,可华尔街的预期为每股亏损0.96美元。

需求不振,中国玩家起势

美光科技走到这一步,背后的缘由有三。

首先,行业不振。

由于消费电子持续低迷,订单不足的压力在产业链上不断传导,存储赛道也未能幸免,出现了严重的供过于求。

据Trendforce的数据显示,三星电子、美光科技、SK海力士的稼动率从2022 年的接近满载分别下滑至2023年二季度的77%、74%、82%,其中SK海力士与美光科技2023年二季度资本开支分别同比下降62%、40%。

一言蔽之,“存储三巨头”的日子都不好过。

2023 年第二季度,三星电子的营业收入下降22%,营业利润下降95%;SK海力士的营业收入下降47%,营业利润同比由盈转亏。

此背景下,减产成为了行业的共识,也初见成效。

CFM闪存市场分析师戴晓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实际需求端并未明显复苏,存储芯片的全球库存依然高企,“后续涨价能够持续多久,就要看实际需求恢复程度”。

其次,作茧自缚。

美光科技对竞争对手的打压,从来不遗余力,20世纪80年代成为打压日本存储企业的“幕后黑手”,成为日本存储产业逐渐没落的原因之一。

尝到甜头之后,美光科技一发不可收拾。

近年来,不断用同样的伎俩对付中国存储企业,“芯潮IC”报道:“2018年以来,美光向美国部门提交了超过170个游说内容,除去税收、拨款游说内容之外,与中国相关的游说内容占比高达67%。”

打压中国存储企业,也是在排斥中国存储市场,受到反噬也在情理之中。

资本市场对其不看好

再次,双长起势。

多年以来,中国存储企业一直在夹缝中求生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长鑫存储与长江存储为代表走上了正轨,拉开了国产替代的序幕。

长鑫存储主攻的是DRAM市场,2022年已完成了17nm DDR5内存的试产,未来将向10nm内存的目标挺进。

而长江存储主攻的是NAND市场,借助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的成果,自研了全新的Xtacking架构,成为全球首个量产200层以上3D垂直存储芯片的公司,上演了一出弯道超车的好戏。

尽管“双长”的市场占有率不高,但只要持之以恒地谋求平替,挑战“存储三巨头”的梦想或可能照进现实。

知名大V“HW前HR”表示:“一些人想通过早期赚大钱扩张的思路估计行不通,存储芯片作为标准产品,未来一定是价格战胜者为王策略。三星电子和美光科技开始有点怂或者扛不住,那么中国厂家就要迎难而上,把这个空间拿下来,像光伏产业一样来个成本竞赛后,剩下中国那些最强和善于控制成本的厂家活下来。”

AI浪潮澎湃,美光看到突围“曙光”?

需要注意的是,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近日已获准向其位于中国的工厂提供设备,这意味着在华业务有复苏的可能。

但由于种种缘由,美光科技恢复在华业务还遥遥无期,苦日子或将继续。

那么,AI或成为美光科技翻盘的唯一抓手。

全球各地的“ChatGPT们”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带动算力规模爆炸式增长,从而对数据传输速度提出更高的要求。

旭源资本创始人彭数学表示:“在传统处理器设计中,主要关注提升计算速度,而存储方面更注重容量提升和成本优化,这导致了‘存’和‘算’间性能失配的问题,即冯诺依曼架构中的‘存储墙’和‘功耗墙’。”

通俗易懂地说,市场需要更为强大内存。

于是乎,高带宽内存HBM成为AI的基石之一,被市场寄予厚望。

问题在于,在HBM这个细分赛道,美光科技并不占优势。

据TrendForce的数据显示,2022年SK海力士在全球HBM市场的份额为50%的,三星电子的份额为40%,美光科技的份额为10%;其中,唯一实现HBM3量产的唯有SK海力士。

更为麻烦的是,美光科技减少了研发投入。

2023年财年第四季度,美光科技的研发费用为7.19亿美元,同比下降14.3%,研发投入不足想追赶就难上加难。

总而言之,消费电子疲软叠加中国市场受挫,令美光科技进入至暗时刻,不得不将突围的希望寄予HBM,渴望搭上AI的快车。

那么,美光科技能否成功突围,仍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