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三万老沈
 
7月25日,好时与金丝猴四年“联姻”,以覆灭告终!
 
为求自保,好时不惜将金丝猴贱卖。又一个民族品牌,在被外资收购之后,全军覆没,国人闻讯无不为之痛心!
 
从“一代糖王”到最后被外资贱卖,这个曾占据80、90后童年回忆的民族品牌金丝猴到底怎么了?
 
7月25日,北美最大的巧克力及糖果制造商好时公司大中华区总经理发布内部邮件,通报了好时将正式出售金丝猴业务,收购方为国内企业河南御翔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至此,“金丝猴”这一个占据80、90后童年回忆的著名民族品牌,从内资公司变成外资公司之后,再一次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而这次回归,可谓代价惨烈,好时为求自保,不惜将金丝猴贱卖。
 
曾经被国人视为点金胜手的外资公司,却在近年来频频折戟中国市场,无数民族品牌成为牺牲品,其惨烈程度不得不令人深思!
 
临危受命,转型做食品

相信80、90后的朋友们,一定不会忘记这一个童年回忆。“三粒金丝猴奶糖,就是一杯好牛奶”,这一句广告词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结束后播出,曾经成为街头巷尾耳熟能详的顺口溜。

凭着金丝猴奶糖的成功,它的创始人赵启三,一度被称为中国“糖王”。赵启三和金丝猴的历史,可谓波澜壮阔、精彩纷呈!

1979年,赵启三31岁,刚刚接任电器厂厂长的职位。那时的“厂长”和现在光鲜亮丽的企业家完全不是一个概念,赵启三当上的这个电器厂厂长是个十足的苦活,厂里负债累累,赵启三是临危受命,上面给他的任务是将奄奄一息的电器厂救活。

赵启三一看账本,这家电器厂负债122万,剩余员工仅37名。这不是有一点点惨,这是相当惨了。赵启三当时就明白,做电器厂,只有死路一条。

赵启三身上,可说是很有一点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种草莽企业家的精神,绝境之时想出了一个惊人的念头:转型做食品厂!

赵启三以胆量行事,以情义交人。跑市场、做调研、借高利贷、买小麦、做点心、在街上摆摊叫卖,拳打脚踢地竟也闯出了一条生路!

1994年,赵启三收购了上海某食品厂之后,成立了上海金丝猴食品有限公司,开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带领金丝猴品牌正式进军大城市!

2003年,金丝猴真正爆发。这一年,“非典”蔓延,赵启三却没闲着,着手在河南、内蒙古等地建立自己的奶源基地,并实现渠道变革,形成从总部到地区办事处、再到地区经销商的分级管理的渠道管控手段。

下辖130家销售办事处、1700名销售代表及约2000家分销商,覆盖国内几乎所有地区及贸易渠道,产品直铺市场终端!

时过境迁,后来人们才发现,正是这一壮举,奠定了金丝猴“打遍中国无敌手”的地位,也暗自埋下了被外资看上最终覆灭的祸根。

折戟于上市之路

自建奶源基地让金丝猴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中,没有受到丝毫影响。相反,金丝猴在销售业绩上迎来大爆发,连续5年都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7年的销售额更是达15亿元左右。之后,企业发展进入平稳期,每年的销售收入都维持在13至15亿元。

就在鼎盛时期,金丝猴的危机渐渐开始,它开始于赵启三的“上市梦”。

赵启三为了金丝猴能够上市,做了诸多转型,最后仍然折戟于上市之路上。2008年,其子赵东旺接替父亲,开始管理公司。

然而赵东旺性格冒进,急于做高端产品,并且在推广上虎头蛇尾。最终高端产品不仅没有做好,还把金丝猴原本强势的流通渠道丢了。

这样的“二代”显然镇不住场,2012年,赵启三重回金丝猴,公布一系列纠错举措,包括降低了部分产品虚高的价格、恢复此前被盲目淘汰的老产品、定下9%的市场费用红线等。

但此时64岁的赵启三也发现,他已经老了,力不从心了。就在这时,外资巨头好时递来了收购的橄榄枝。

好时收购,从民族品牌到被贱卖

好时对金丝猴垂涎已久,更确切的说,是对金丝猴的销售渠道垂涎已久。

那一年,金丝猴在全国有130个办事处,经销商2000多个,营销团队最高峰达2300多人,销售渠道堪称“网罗天下”!这对缺乏销售渠道的好时来说,诱惑实在太大了。

由于好时进入中国时间较晚,渠道铺设远落后于同行玛氏糖果和费列罗,增长后继乏力,而中国巨大的市场深度让其垂涎不已,于是果断地选择了收购金丝猴,目的是借助金丝猴在2-3线的市场渠道尽快实现下沉。

渠道下沉的诱惑有多大?

据曾任金丝猴北方分公司总经理的冯璐表示,当年在某省市场大胆地做了一次渠道下沉的尝试,从县一级下沉至镇一级,当年的销售量就从4900万激增至8200万元,成为了全国增长率第一!

就这样,好时以相当于金丝猴净收益的26倍以上的价格收购了金丝猴。2013年,好时公开称,旗下全资子公司好时荷兰有限责任公司已经签署协议,将收购上海金丝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80%股权。2015年,好时公司继续完成对金丝猴公司剩余20%股权的收购。

谁也没有想到,从此以后,金丝猴这一个品牌将全军覆没。

2017年,好时财报显示,中国成为好时国际业务中亏损最为严重的市场。2017年四季度,好时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下降高达30%。好时将矛头直指金丝猴,金丝猴不仅没有为好时带来应有的利润,更拖累了好时。

外界将原因归结为三点:

第一,内资和外资文化难以结合。

好时收购金丝猴之后,两家团队冲突不断,工作方式格格不入。好时是典型的美国企业思维,讲法规、讲制度,但金丝猴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家族式企业,无论是对员工还是经销商都讲感情。

最终,好时对金丝猴销售团队进行了“大清洗”,大部分经验丰富的销售人员被开除,只留下少数老员工,取而代之的是好时的业务员开始接手金丝猴的渠道和客户。

但好时却不知道,金丝猴和好时的渠道情况完全不同。好时的客户多数是大代理,一个省只有几个经销商,而金丝猴的经销商规模较小,一个省有几十个,多数是在乡镇,还有散货,出身外资背景的好时业务员根本无法管理金丝猴的客户。

混乱之下,销售乏力,部分经销商也失去了信心,开始逐步退出。有经销商从1000多万的规模,减少到只剩下100万-200万一年的规模。这对依赖渠道的金丝猴来说无异于一记重创!

第二,电商的冲击。

好时收购金丝猴后,本以为获得了三四线的渠道控制力,但却低估了电商对于传统渠道的冲击,而这一冲击几乎是致命的。

换言之,好时好不容易通过收购得来的渠道,在电商面前根本不堪一击。

第三,创新的缺乏。

好时身为外资,对创新极度重视,唯独对金丝猴从没有创新!好时入主金丝猴近4年时间,几乎没有新品推出,还是靠奶糖、麦丽素、豆干等“传统产品”苦苦支撑。

这对于消费升级、不惜花重金海购国外同类产品的消费者来说,传统的金丝猴只有被抛弃这一条路。

写在最后

“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话用来形容赵启三对金丝猴的感情再确切不过了。

2017年,69岁的赵启三公开表示,想要回购金丝猴。然而早已撕破脸的好时却了狠话,“卖给谁也不会卖给赵启三!”

我们无法得知,69岁的赵启三在亲眼看着一手带大的金丝猴在外资手中颠沛流离、折戟沉沙还不得回归的时间里,是什么心情。

值得一提的是,老天终于给了赵启三一线希望。2018年7月,好时迫于上市公司面对股东、业绩的压力,终于将金丝猴卖出。而“接盘者”的董事名单中,出现了一个叫“崔文中”的身影,而崔文中正是原来赵启三时代的金丝猴中原大区总经理。

就在2018这一年,赵启三表示,“我要进军巧克力产业!”。众所周知,当年在中国市场上一蹶不振的好时正是凭着“Kisses巧克力”打开了被玛氏公司和费列罗把持的中国市场大门。

就在外界发出“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质疑时,赵启三表现出了一个老一辈中国民营企业家最为人所熟知的那一种精神: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一个棋局,尚未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