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装万物,玩偶、书、机票、化妆品、宠物……如今还有“人”。今年夏天开始,“脱单便利店”在上海、成都、郑州、苏州、兰州等多个城市出现。店铺售卖脱单盲盒或胶囊,花几十元,顾客可以把个人信息存放进去,包括身高、年龄、对理想伴侣的描述、联系方式等,也可以挑一个瓶子拆开,获得另一个人的信息。除非顾客自己要求“下架”,店家不会清除已被拆开过的盲盒。(10月20日《中国青年报》)

盲盒,是一种崭新的消费方式。但是,盲盒不该是一场商业性质的利益游戏。如果把盲盒比作一个筐的话,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装到这个筐子里,否则“筐”就变成了“诓”了,是“诓人”的“筐”。“脱单盲盒”更像是一场“诓人的游戏”。

从“盲盒经济”演变而来的“脱单盲盒”,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实体盲盒”,所谓的“实体盲盒”就是实体店搞的生意,就像上海、成都等地出现的“脱单便利店”,花几十元就可以安放和购买一个“脱单盲盒”,里面有个人信息;一种是“网络盲盒”,在社交媒体小程序的页面中,两个长方形的虚拟盒子,用蓝色和粉色标识性别。顾客每次花费1元,可选择抽取或放入“纸条”,谁会被抽出来完全随机。一个月前,一家游戏软件开发公司开始接到搭建线上“脱单盲盒”程序的订单,一位销售人员表示已经接了80多单,“忙得不可开交”。

无论是“实体店的盲盒”还是“网络上的盲盒”都是存在问题的。首先来说,你在打开盲盒之前完全是盲从的,你根本就不知道其中的“男性”或者“女性”是不是你的择偶标准,是不是你的“白马王子”或者“白雪公主”;其次来说,其中的个人信息,还可能是虚假的。这里面有“找寻爱情的”也一定有“寻求刺激的”,想想网络上那些打着爱情名义的欺骗行为,就可见一斑了。

“脱单盲盒”,对于一些人来说,当然是极具吸引力的。年轻人喜欢刺激的生活,喜欢有趣的生活。但是,这绝对不是寻找爱情的最好方式,表面上看是一种婚恋服务,而实际上本质还是商业游戏,其游戏色彩更为浓厚。而借助“单身狗”迫切寻找爱情的心态,一些别有用心者就有了机会。这里有一个比较经典的案例,一位男青年购买了不少“脱单盲盒”,结果他遇到的不是“酒托”就是“饭托”,甚至还有从事色情服务的;还有人遇到了“爱情骗子”,北京的“单身狗”高鸣直言不讳的说:我通过盲盒认识的,“大多只是玩一下的人”。在盲盒里提供虚假信息的就更是大有人在了,不少人是“闹着玩的”,打开盲盒有的写着“哈哈”,有的写着“到此一游”。

根据艾媒咨询《2021上半年中国移动社交行业研究报告》,预计我国2021年成年单身人口将达到2.5亿左右。据“企查查数据研究院”统计,2011年以来的10年之间,我国陌生人社交赛道共计发生融资474起,披露总金额达292.99亿元。这说明一个问题,一边是“脱单的诉求”一边是“爱情的骗局”,很显然“脱单盲盒”对于“寻找爱情”来说并不靠谱而且隐患重重。

“脱单盲盒”,爱情不是买卖,也不该是游戏。“暖被窝”这样的事儿,还得从长计议,多想其他办法。比如让年轻人享受“慢生活”,最起码要有花前月下的时间,要有“缠缠绵绵到天涯”的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