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购物时,微信与支付宝不能互扫;

线上购物时,在淘宝购无法使用微信支付、银联云闪付等……

这样的局面正在改变。

国庆假期,互联网公司并没闲着。在打破平台壁垒,实现开放共享,对普通用户来说又有了好消息。

10 月 2 日支付宝宣布与中国银联云闪付实现了互联互通。

此前的 9 月 30 日,微信支付也实现了与银联云闪付的互联互通。

老狐不得不说,在监管部门的推动之下,互联网平台开放趋势不可逆转,互联网“拆墙”打破藩篱时代,支付领域的互联互通正在加速到来。

支付宝

10 月 2 日,支付宝官方微信号发布与中国银联互联互通的工作进展,具体如下:

开放共享是数字化发展的基本精神。为了给用户带去更多元、便捷的支付体验,支付宝正在与中国银联开展合作,在安全有序的原则下,推动线上、线下的多场景支付互联互通。目前已取得如下进展:

1、向银联云闪付开放线上场景,首批覆盖 85% 淘宝商家

今年 8 月,支付宝已完成接入银联云闪付的技术研发,并逐步开放线上支付场景。第一步开放的交易场景是淘宝平台,目前淘宝 85% 商铺已经支持消费者通过云闪付付款。安装云闪付 APP 的用户,在淘宝购物提交订单后,即可在支付宝收银台直接选择“云闪付”支付。

2、支付宝、云闪付扫码互认

支付宝与中国银联在 2020 年开始基于条码互联互通业务展开密切沟通和探索,并在 2020 年底完成试点验证后逐步推广。目前在北京、天津、广州、深圳、成都、重庆、西安等全国多个城市已实现收款码扫码互认,计划明年 3 月份覆盖全国所有城市。

此外,支付宝携手银联共同推动完成了工行、建行、中行、交行、招行、中信等 23 家银行和机构的开放合作,支持云闪付 APP 及各银行、机构APP扫描支付宝收款码的支付功能 。

一直以来,支付宝与中国银联秉承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在公共缴费等民生服务、线上支付和线下条码互通等领域推动开放共享。双方将继续探索引入商业银行 APP、手机 Pay 等支付方式,为用户提供更多元、更便捷的支付服务。

未来,支付宝将围绕用户需求,进一步优化用户体验,加快开放力度,开拓更多支付合作场景,助力构建开放共享的数字生态。

微信

9 月 30 日,微信官方公众号“微信派”发布《腾讯微信支付与银联云闪付深化支付合作与互联互通的声明》,具体如下:

为促进支付服务市场发展,基于用户交易安全与互信可靠的合作,腾讯微信支付正与银联云闪付在支付、服务两个层面推进更深入的互联互通,目前相关进展如下:

1、支付互通

微信支付已与银联云闪付 App 正式实现线下条码的互认互扫 ,用户可于全国省会城市通过云闪付 App 扫描微信收款码完成支付 ;

2、服务互通

云闪付 App 全面支持 Q币、QQ 音乐和腾讯视频的充值服务;

微信小程序逐步支持云闪付支付 ,首批上线包括微信读书、腾讯视频、猫眼、京东、步步高、瑞幸等小程序的部分场景,该能力已于 9 月 22 日启动灰度测试。

腾讯微信支付与银联云闪付已经进行了长期的开放合作探索,为此次加速深化互联互通打下坚实基础。此前,双方共同推进财付通、银联与建行、中行、交行、平安、中信等多家银行的合作,实现了手机银行 App 扫描微信收款码的支付功能。

接下来,微信支付还将继续秉承开放态度,以安全为底线,积极拓展更多支付合作场景,为用户提供更安全便捷的支付服务,助力推动支付产业高质量发展。

淘宝什么时候支持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宝与银联云闪付互联互通,对银联来说绝对是个利好。曾经雄霸支付业务头号交椅的银联,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冲击之下,形成了微信和支付宝支付“二分天下”。

此次三家支付平台互联互通,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当然也是一件好事,可以自由选择支付方式,还将更加方便快捷。

阿里与腾讯旗下平台的支付选择,目前阿里旗下考拉海购、饿了么、优酷等 App 已接入微信支付,用户支付时可选择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方式。

而使用人数最多的淘宝暂时还不能用微信支付,据淘宝 App 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分阶段、分步骤实现接入多种支付方式。老狐认为,淘宝使用微信支付,也很快会实现,这是大势所趋。

以考拉海购 App 为例,目前用户可选择的支付方式包括支付宝、银联、花呗分期、微信支付,饿了么 App 提供的支付方式包括支付宝、花呗、微信支付,大麦 App 支持支付宝、微信支付。

互联互通将成为常态

未来互联网企业间互联互通将成为常态,这已经是业内人士的普遍共识,但实现还需要时间。流量和支付互通之后,互联网平台就算实现互联互通了吗?

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那么平台间数据、认证等有没有互通的可能?其实这真的需要探索新的规则。

近年来,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陆续出台,有利于规范数据共享开放权责的同时,困扰数据共享开放的问题依然存在。

具体而言,数据共享开放的范围和方式,数据的管理和使用、权限不清,导致数据共享难、开放难、融合难的顽疾仍未去除,数据要素市场的准入门槛还不健全,数据滥采滥用,地下灰色交易等问题较为突出,亟须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机制。

但无论如何,互联网企业的打通外链屏蔽,互联互通,对于我们普通用户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