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松鼠惹上事儿了。

事情要从一组海报说起。12月26日,有网友晒出零食品牌“三只松鼠”产品的宣传海报,结果主打的美食没火,模特火了。

有网友认为,三只松鼠的广告词“嗦粉大法好”很奇怪,模特衣服上的“平等”二字和产品没有任何关系,更重要的是,可选模特这么多,偏偏用这个眯眯眼女生,三只松鼠是在故意丑化国人形象,必须道歉。

三只松鼠“涉事海报”,图源微博

眼看着事件发酵得越来越大,12月26日晚,海报中的模特@菜孃孃回应此事,她表示,自己的眼睛原本就长这样,没有故意丑化,更无意辱华,而网友对她形象的质疑会让她的工作受影响,品牌公关会因为这种话题而不敢用她这种类型的模特。

向上滑动阅览

在回应中,菜孃孃发问:事事都要上纲上线,这是一种病态,眼睛小就不该是中国人?

网友也在评论区表示支持,说这样的长相辨识度非常高,长得很有味道。还有看不过去的网友出言调侃:建议把所有单眼皮眯眯眼都开除国籍,扬我国威。

但话又说回来,这也不能全怪大家敏感,毕竟杜嘉班纳(D&G)辱华的例子就在这摆着呢。

我们再一起回顾一下D&G事件。2018年,D&G因11月18日在其网站与社交账户上发布对中国文化有歧视含义的视频被网友怒骂。在该视频中,中国女孩的画风是这样的:

塌鼻梁、小眼睛……模特的外形偏面化的诠释了西方人所理解的“东方美”。视频的内容更是被不少网友指责“低俗”:

D&G首席设计师Stefano Gabanna称,“启筷吃饭”一系列的视频是D&G对中国大秀的宣传和对中国文化的“献礼”(tribute),可视频中充斥着对中国文化的误读和嘲讽,找不出丝毫的敬意和最基本的尊重。

D&G的做法不仅让国人怒火中烧,在海外华人社群里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当亚裔模特Michaela Tranova发私信质问首席设计师Stefano时,她得到的回复是这样的:

这不是我们的问题,这只能说明中国人本身就自卑。

全世界都知道你们吃狗肉,你们比我们更是种族歧视者!

从现在开始我会在所有国际采访中说中国是shi一样的国家。

D&G事件发酵得越来越大,一票明星纷纷与其解约,其原本定于11月21的上海大秀也在一群骂声中因故改期”。最终,随着两位首席设计师姗姗来迟的道歉,D&G事件暂且告一段落。

再看此次三只松鼠事件,可以说是部分网友反应过激了。

但也有网友好奇,“中国人都是眯眯眼”等刻板印象,到底是怎么回事?

华裔女孩儿都是“瓷娃娃”?

男性都扎小辫子?

西方社会对华裔/亚裔女性形象的偏见,可以说是根深蒂固。

这种偏见在影视剧作品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比如普契尼的歌剧《蝴蝶夫人》里乔乔桑,娇小柔弱,妆容空洞无神,如“瓷娃娃”般,需要男主角的保护。

电影《西贡小姐》里的主角关系亦是如此。

像这样,亚裔女孩似乎就是“柔弱有主见、令人摆布”的代名词。

而D&G视频中的模特姿态扭捏,有着“Chinky eyes” (“中国小眼睛”,在英文中带有歧视含义),符合西方人对中国女孩子”瓷娃娃“般的刻板印象。模特的扭捏和画外音的傲慢语气强调亚裔女性安静、顺从、被动的特征,给人一种容易被支配、有着空洞呆板的美丽皮囊的感觉。

其实,亚裔女性也可以很“致命”

西方社会不仅对女性有偏见,对男性也有,最典型的就是“中国男人还扎辫子”。

时间拉回到明末清初,彼时大量的外国传教士来华传教,于是最初被世界所熟知的近代中国人形象是明清时期面黄肌瘦的贫苦农民,和腐败无能的政府。

鸦片战争的发起,英国的一些殖民者利用传教士进行中国形象丑化,使得更多基督教传教士不再本着客观的原则对中国形象进行描述。扎着小辫子,俯首称臣的中国人形象成为了西方人对中国脸谱化解读的最大构成。

19、20世纪时外国漫画家笔下的中国人形象

这种偏见一直留存至今,比如2007年,德国品牌Philipp Plein推出了一款印有清朝服饰小人的T恤衫,衣服上还印有辱骂中国的字样。

只能说,在中国经济崛起的今天,这种偏见和刻板印象着实令人费解。

从长相、食物到性格

偏见无处不在

除了长相打扮外,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也是被误解的重灾区。

比如“中国人都吃狗肉”。

这种偏见的形成,某些外国媒体的责任无可推脱。在有关中国的报道中,某些外国媒体断章取义、以偏概全,对中国片面化的解读助长了民众对中国文化的偏见。

实际上也有很多人不吃狗肉

比如英国BBC之前发表的文章 《一个依旧把猫狗当作晚餐的国家》,真就开局一张图,其余全靠编。

当然,事情到这也还没完。从长相、食物到性格,西方对亚裔的偏见可谓方方面面。

“亚洲人都很胆小。”

胆小,安静的亚洲人是好莱坞影片中最常见的配角之一。美国青春片《完美音调》(Pitch Perfect)里的唯一亚裔角色“莉莉”身怀绝技,却胆小怕事,不爱说话,与敢爱敢恨的白人女主角“贝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类形象与之前提到的“瓷娃娃”刻板印象不谋而合,在D&G广告中模特的扭捏作态中也有所体现。

“亚洲人都很孤僻,不合群。”

美剧《破产姐妹》里的“韩”是另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他在公共场合尴尬的举止和不合时宜的言行,仿佛在隐射亚裔无法真正融入白人社会。

“亚洲人都长着小眼睛,说话结巴。”

美国演员米基-鲁尼在1961年上映的《蒂芬妮的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中扮演日本人Yunoishi。好莱坞在20世纪很少聘请亚裔演员。用白人演员扮演亚裔角色本身就是对亚文化的亵渎,米基-鲁尼夸张的演绎更是丑化了亚洲人的形象。

是无知,还是歧视?

无知者无谓客观。

无论是D&G的主角Stefano,还是好莱坞众多导演和编剧,当被质问他们为何对中国人/亚洲人抱有如此之偏见时,他们的答案大多是 “我不了解、无意冒犯”。

上图为美妆公司“Tarte”在发布带有辱华性质的广告后的道歉信。大意为“广告的措辞表达了我们对文化差异的不敏感。我们的无知导致中国人民受到了伤害,我们也因此失去了很多粉丝。我们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无知”能减轻所造成的伤害吗?

答案是坚定的:不。

近些年,随着种族平权意识的不断提升,英文中出现了新的词组,细化了“种族歧视”的种类。

Cultural appropriation: 文化挪用

Odyssey百科给出的关于“文化挪用”的定义是:代表了一个人对某个文化的不敬和无知,导致他/她滥用该文化中的某些元素,造成负面影响。D&G广告中让模特使用筷子吃披萨甜卷等食物就是文化挪用最典型的体现。

Cultural ignorance: 文化无知

与前者意思相近。两者都被定义为“无意歧视” (Passive discrimination)

Deliberate discrimination: 蓄意歧视

指有意的,在知道自己的言语是有歧视意味的情况下对对方进行侮辱。Stefano的言行就是最好的代表。

硬要给D&G的作死行为定性的话,视频事件属于“文化挪用”,代表了无知。Stefano回复事件则是赤裸裸的蓄意歧视,始于无知。

由无知导致的蓄意歧视在历史上也是有迹可循的。最典型的代表莫过于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利用普通民众生理科学的无知,大肆宣传“犹太人非人类”等思想,让政府对犹太人的迫害得到了民众的支持。

纳粹宣传画中利用民众的无知,说服他们犹太人和老鼠比和人类有更多生理上的共同点。

纳粹政府领导下的学校里,老师在教授孩子们如何分别犹太人和“人类”。

话又说回来,不管是D&G视频事件,还是今天的三只松鼠风波,都给我们提了个醒:

要分辨清哪些是真辱华,哪些是民族特色,在对辱华事件强力谴责的同时,也要适当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在生活中也对某一国家或种族抱有极端偏见,是否足够客观、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