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多项教育相关政策出台。

7 月 24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更是重磅落地,“双减” 意见对课后补习机构的投融资、业务类型、经营时间等均提出了严格要求。

《意见》严禁了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组织学科类培训。

政策风向下,整个教培行业都在面临艰难的抉择,仿佛彻底变了天。

为求生存,不得不裁员和转型。

7月27日,好未来创始人张邦鑫说:“我们的公司配不上我们的高管和干部了。” 这句略显悲壮的话曾在朋友圈刷屏。

7月30日,高途发出公开信,创始人陈向东说,再次走到存亡边缘,不得不作出艰难抉择。他在信中称,“我们必须严格遵守政策,必须改变我们的运营模式,必须聚焦我们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必须为未来的发展备好充分的弹药和资金。只有活下去,我们才能对得起每一位在高途奋斗过的小伙伴。”

8月5日,有媒体报道,互联网公司字节跳动的大力教育也开始裁员,部分业务关停,另一部分业务做调整。

有数据显示,自2021年5月起,在线教育人才需求断崖式下跌。同时,处于“已离职,可快速到岗”的在线教育员工比例高达98.5%。

除了裁员,在二级市场上,教培行业最大的三家上市公司股价、市值跳水式下跌:新东方股价从2021年初的近20美元,到8月18日跌至不足2美元;好未来从90美元跌至5.29美元;高途从140余美元跌至2.8美元。

此前专注教育赛道的投资人,似乎都不太想聊这个话题了。多数二级投资人已经放弃这个领域,将大大减少在教育板块的投资。

双减对于新东方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呢?

根据新东方2021年半年报,新东方50%的营收来自于在线的K12业务。

里昂证券7月24日研报,在周末、节假日、寒暑假的课外辅导活动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分析师认为新东方的营收将下降60%。

也就是说,双减至少影响了新东方一半以上的业务。

好在几个教培巨头因本身公司业务涉猎较广,没有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面对政策的实行,调转船头,纷纷牟足劲向素质教育类培训或校外托管类服务转型。

目前从赛道来看,转型的核心方向集中在素质教育、成人职业教育以及教育硬件。

根据天眼查,在双减正式出台之前,新东方的子公司,已经悄然调整经营范围,增加艺术、体育、科技培训等经营项目。

新东方多家公司在学科类培训之外增加了服务内容。

如天津新东方培训学校在经营范围中增加了艺术培训、科技培训、体育培训、幼儿园外托管服务、中小学生校外托管服务、面向家长的教廷教育咨询服务等内容。苏州工业园区新东方新增了体育健康服务、幼儿园外托管服务、中小学生校外托管服务、艺术体育、科技培训等内容。

8月6日,北京新东方官宣上线六个大模块内容,12个面向学生的课程,5个面向家长的课程,课程涵盖编程、机器人、美术、口才、书法、国际象棋、国学等多门课程。

有资料显示,新东方在今年还投资了“导氮教育”与“课观教育”两家职业教育机构。前者侧重于公职类考试辅导,估值达15亿元;后者主要为金融求职者提供职业规划、求职指导等服务,估值约5亿元。

新东方表示,将按照《意见》内容努力从课程内容、授课时间、资金监管、收退费政策等方面严格落实“双减”工作要求,切实减轻学生课外负担,保障学生和家长正当权益。

8月17日,在北京“双减”政策发布会上,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副总裁李亮表示,对于学生退费要求,新东方一直坚守“无条件按比例退费”承诺原则,对于报名后未开课学生的退费要求,无条件给予退费。

转型真的这么简单吗?

以美术和音乐为例,有调查显示,其平均用户生命周期可能不超过两三年,家长让孩子上兴趣课,真的只是图个兴趣爱好而已;但以前的文化辅导班就不同了,学生通常会坚持学六七年。

有专家指出:红海竞争成为必然,但转型参与更为激烈的竞争,也许还有一线生机,否则也只有关门倒闭。

担忧之余,我也在思考,教育为何突然会变成这样?

二十年前,我也是新东方补习班的学生。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可以学到更多,受更好的教育,取得更高的成绩。现如今,学科教育怎么充满了悲观情绪?

教育和学习对于我们是一件好事。只是,急于赚快钱的资本涌入,教育行业不断内卷,路走歪了,成了虚假的繁荣。

其实,国家政策出台的目的并非是限制教育行业的发展,而是让教育回归初心。

我相信,多数教育机构都是遵纪守法的,这段“阵痛期”后,一定可以配合监管,继续在教育领域续写辉煌。市场或许应该给这些转型中的机构一些时间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