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空大鳄索罗斯有句名言:

“这整个世界就是一个骗局,要及早的参与其中,并在骗局被所有人识破之前离开。”

可是,制造骗局、参与骗局、揭露骗局,又谈何容易?

近日,一份做空报告,直言三大“罪名”,把中国奥园,推上风口浪尖。

做空报告到底是空穴来风,还是言之凿凿?

01 正面硬刚 全面开撕

3月3日,一名自称“一个有良知的地产人”,发布了一份做空报告,揭露奥园“明股实债、涉嫌自融、虚增销售额”三大“罪名”。

该报告质疑,奥园通过“明股实债”的方式,将数百亿借款通过信托和旗下基金公司,注入到子公司的少数股东权益中,并存在隐瞒和低报归属少数股东利润等行为;过去三年虚报合约销售和回款金额约20%;违规引入信托贷款,并利用旗下金融平台为母公司项目融资(自融)。

同时,还把相关资料,上报给了银保监会和人民银行。

当天,奥园股价应声下跌2.43%。

一石激起千层浪,对于指控、质疑以及股价下跌,奥园第一个不高兴、不答应、不容忍。

要知道,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奥园新晋千亿房企。风光时刻,岂容得了不同声音?

于是,3月5日深夜,奥园发布澄清公告,从三个方面,一一回应。

大有一副“我怀疑你在无中生有暗度陈仓凭空想象凭空捏造无言无语无可救药”的亚子。

可是,这份公告与之前奥园回应媒体的措辞,并无二致。而且,来得有些晚。

早在3月5日下午,匿名做空人士就发布了《中国奥园做空报告:针对管理层公开说明的回复》。

其认为,奥园对外的解释和回复,完全没有正面回应质疑。提出的论据,也根本站不住脚。

奥园否认其不存在“明股实债“问题的核心论据是:地产项目从取得项目至竣工交付一般需时约二至三年,因此其非控股股东分配的利润需要两到三年才能体现出来。

该人士反驳道,少数股东权益早在2017年,就已经大幅上升至百亿以上,按照两到三年的时间周期,目前这些利润应该开始体现。但是,实际上的财务数据,却并非如此。

另一方面,近年来,奥园的归母利润大幅上升,应分配少数股东的利润却持续偏低。奥园全资开发的楼盘能快速获得利润,而有少数股东参与的项目却结转缓慢,这在逻辑上也不太能说得通。

这样一来,奥园的回应反而把问题越描越黑。次日,开盘后股价低开低走。显然,资本市场对其回应也不“买账”。

另外,奥园在对外公告中还表示,做空报告是在蓄意损害本公司的声誉,保留追究刑事责任的权利。

对此,匿名做空人士并没有退缩,而是选择“正面刚”:

是否虚假披露,请奥园直接和香港联交所解释;

是否通过“抽屉协议”虚增归母净利润,请奥园直接和审计师德勤沟通;

是否用“明股实债”的方式美化报表,请奥园直接和沪深交易所及相关评级机构解释。

简直就是,“我不听,你去和XXX解释”三连。

3月份,奥园的2019年年报出炉在即,无论做空机构能否达到打压股价的目的,这些关于财务方面的指控,都将是奥园2020年必须要过的第一道坎。

02 早知今日 何必当初

2016年,奥园迎来20岁生日。

这一年,迷幻的楼市,狂飙突进。有人问郭梓文,对广州市场怎么看?

郭梓文笃定的认为“未来一年,楼价一定有所增长”,他十分看好珠三角的涨势。

奥园加速跑马圈地。2016年开始的三年间,合同销售额分别为 256.02 亿元、455.9 亿元、912.8 亿元。涨幅惊人的同时,对钱的渴望,亦水涨船高。

据其财报显示,早已进入频繁发债期:

2018年5月,在境外发行总数 4.25 亿美元的 3 年期优先票据;

7月,又在境外增外发行 1.75 亿美元2020年到期的优先票据;

8月,发行 2.25 亿美元及 1 亿新加坡元的 3 年期双币优先票据……

钱虽到手,但成本颇高。据财报透露,奥园大部分借款均为浮动利率,并须每年议息。2018年,其借款、优先票据及公司债券的实际利率为 7.4%,要比2017年的还有所提升。

对比2016年183.8 亿元的有息负债、2017 年403.7 亿的有息负债,2018年的有息负债,更是高达 577.2 亿,比上一年增加 174 亿。也就是说,2018 年奥园的财务成本约为 41.5 亿元。

除此之外,为了融资,奥园还不惜拆分孱弱的小体量物业,强行启动上市融资。

去年2月27日,奥园物业公司“奥园健康生活”正式公布了上市计划,预期融资 5 亿多人民币,以此支持奥园地产板块的扩张。

另外,除了奥园健康生活集团外,郭梓文2017年就对外公布,计划将旗下文旅集团拆分上市。

尽管如此,“借钱”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去年1月23日,上交所发布公告称:奥园非公开发行 的2018年10亿元住房租赁专项公司债券,被终止审核。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据《中国经营报》报道,早在2017年的年报中,奥园地产以项目公司或附属公司为融资主体,引入基金、信托和资管计划持有部分股权。在进行了一番有息债务权益化处理后,公司账面上,竟一下子降低了逾百亿元的有息负债。

明明是百亿元的有息负债,一下成为了净资产。这波“大变活钱”的操作,比魔术还厉害。

亿翰智库的统计,自上市以来奥园通过收并购+三旧改造拿地的占比,达到七成。而且,明显与同行业中许多高成长、高杠杆不同的是,其净负债率却一直看上去很美好。

财报显示,从2017年到2019年上半年,三年间,奥园净负债率为51.0%、58.9%、64.2%。对比同期的阳光城,净负债率分别为252%、182%、145.13%。

奥园在快速扩张期,竟保持这么低的负债率,着实令人费解。难道真的如做空报告所言,这里面有猫腻?

无论“明股实债”是否属实,如今的郭梓文和奥园,和当初一样,再一次面临困境。

03 奥运发迹,几经沉浮

1964年,奥运会第一次来到亚洲,在日本东京举办。

这一年,郭梓文出生。他并不知道将来会和“奥运”结缘。

90年代,郭梓文大学毕业,去了旅游局上班。当时,国有企业改制如火如荼,嗅觉灵敏的他,觉得机会来了。

1991年,靠着东拼西凑的5万块,郭梓文先后承包了五家国企,成为当时番禺最早承包国营企业和承包企业最多的人。

从此,“郭承包”名号在外。

1993年,郭梓文29岁,在香港注册成立金业集团,搞房地产开发。

到了1996年,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可他却迎难而上,全面投入。

在哥哥郭梓宁的帮助下,拿下梅山建设开发公司的承包权。随后,开始打造第一个项目“金业别墅花园”。

1998年,北京第二次申奥,全国掀起体育热。在广州,盛行“请吃饭不如请出汗”。

郭梓文顺势而为,提出“体育休闲+地产”的复合地产开发理念,在番禺筹建“金业体育花园”。

为了让名字更加Olympic,他把项目名改为“广州奥林匹克花园”。同年08月,时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的伍绍祖,亲笔为该项目题词。

一年后,项目开售,一举成功。

2001年,郭梓文又请来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和中国奥委会主席袁伟民,一个题词,一个考察。他和奥运,撞了个满怀。

名号、名字、名人,让“奥园”名噪一时,从羊城红遍全国。也让郭梓文第一次登上《胡润百富榜》。

没成想,呼风唤雨之时,寒潮突至。

2002年年底,合作方“中体”与奥园闹起了分家,双方为奥林匹克名称的专利权,闹得不可开交。

难以调和,只有分手。自此南北分治,广奥重返南方主场。

靠“奥运”发迹的郭梓文,没有想到,终极法器也有不灵的时候。

04 资本场上 两度遭难

救命的稻草,不能只有一根。奥园决定上市。

2003年2月,奥园借“诚成文化”上市。可是万万没想到,以为捡到的“香饽饽”,却是个“烫手的山芋”。

收购刚刚4个月,连续四个关于“诚成文化”的旧担保公告,平地起惊雷。

原来,“诚成文化”的前主人刘波,拿公司作担保贷了几个亿。

郭梓文如梦初醒,这才知道“上当了”!

刚刚上市的奥园,突遭变故,紧接着开始裁员。多达近一半的中高层,悄然离职。在建的广州南沙奥园等项目,也突然陷入停滞。

上市搁浅、资金链断裂、人员流失、项目停滞 ……曾经站在风口浪尖上的郭梓文,再度陷入沉寂。

直到2006 年,美国国泰财富基金入股奥园,后者才得以在2007 年,重返香港上市。

2009年,王者归来的奥园,北上,进京城。

一番操作,将烂尾楼“长安8号”收入囊中。郭梓文笃信这“将会对奥园未来 2-3 年的业绩起重要作用。”

可是,他失算了。悲剧,将悄然而至。

“长安8号”背后关系网复杂,与其相关的资产,悉数被抵押。有人透露,该项目所欠各路贷款,高达30亿元。

2010年开售时,远远低于预期。120 亿的销售目标,仅仅达成了10亿。自此,“长安8号”正式成为奥园深陷的资金泥潭。

回过头来看,郭梓文因奥运发迹,也曾因此折戟。铩羽而归,虽卷土重来,却又接连跳进“诚成文化”、“长安8号”两个大坑。

应了索罗斯的那句名言“这整个世界就是一个骗局,要及早的参与其中,并在骗局被所有人识破之前离开。”

骗局无处不在,这次做空,谁又是骗子?还需时间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