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我想死你了。”

根据海底捞官方的消息,自2月15日起,海底捞外送中国内地门店陆续恢复营业。其中,北京部分门店2月15日恢复营业,上海部分门店2月16日恢复营业,西安、深圳、南京部分门店2月17日恢复营业。

其他城市门店陆续恢复营业。

也就是说,在停业20天后,消费者又能够享受到海底捞的美食了!

1

海底捞外送恢复营业

升级“安心送”,并支持“无接触配送”

事实上,海底捞复工通知一而再被推迟。

1月26日,海底捞称受疫情影响,大年初一至大年初七在中国境内的所有门店全部关闭;随后,海底捞再次发布公告,称延长暂停营业时间,后续恢复视疫情发展及国家规定另行通知。


就这样,原本七天的休市时间延长到了二十天!而且,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海底捞目前提供的仅限于外送服务,不包括堂食。

但不管怎么说,在跟消费者阔别许久后,终于恢复了营业!

根据官方介绍,海底捞全面升级“安心送”,从食材加工、包装到配送,提出多重安心举措;而且为了防止疫情的需要,还支持“无接触配送”。

先说“安心送”。

第一、员工上班前测量体温;第二、强化店内设备消毒,,电动车和头盔每送完一餐后,用75%的酒精喷洒消毒;第三、佩戴口罩和护目镜;第四、勤洗手消毒;第五、随餐附带“安心卡”和“安心贴”。

从中可以看出,海底捞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除了最大限度的保障员工安全之外,也是为了让消费者更加的安心、放心。

再说“无接触配送”。

第一步,海底捞的配送员到达客户小区后,将菜品放在与客户协商的区域;第二步,酒精对送餐盒进行现场消毒;第三步,当面解开封条锁;第四步,免费赠送手提一次性手套,客户不需要直接触碰包装袋。

在这个视频中,我们能看到几个细节。

比如,配送员和顾客全程保持1-2米的安全距离,减少客户的担忧;比如,用封锁条确保外卖箱全程封闭;比如,为客户准备一次性手套,方便客户提回家。

更重要的是,与其他主打“无接触配送”品牌不同的是,海底捞外送是面对面交易,而不是由送餐员放置在某个位置,通知客户下来取餐。

如此一来,便避免了交易过程中被潜在第三方污染的可能。

也就是说,海底捞外送一如既往体现了海底捞的服务特色,并没有因疫情而有所降低。

2

疫情下的海底捞

损失究竟有多大?

可能很多人会说,作为一家上市餐饮企业,受疫情影响公司的股价必然遭受了剧烈的波动。

NO!

1月24日,海底捞的每股价格为29.7港元,但是截至到2月17日,海底捞的每股价格为32.7港元。

也就是说,在过去的半个月时间里,海底捞的股价不仅没有下跌,反而逆市上涨了10%。

微信图片_20200224120811

也就是说,资本市场对海底捞并没有呈现出悲观的预期!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海底捞没有蒙受损失。

2月12日,根据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疫情期间78%的餐饮企营业损失达100%,仅有5%的企业营收损失在7成之内。

毫无疑问,作为“火锅龙头”的海底捞来说,损失自然也不少。

先说员工薪酬成本。

根据2018年财报显示,海底捞每天需要支付的员工工资为2029万,按照20天计算的话,该笔支出的费用为4.58亿元。

如果将租金成本和相关原材料损耗计算在内,20天休市的直接损失将超过6亿元!

再说关店导致的营收损失。

按照单店日均销售额14万计算,593家门店每天的损失高达8000万,那么20天的营收损失就超过了16亿元。

二者相加,相当于海底捞的损失达到了惊人的22亿元!

3

外送业务能挽回海底捞的损失吗?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目前海底捞开放的仅限于外送服务,堂食并未开放。

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尽管目前暂时恢复了营业,但是对业绩影响可能极其有限。
微信图片_20200224120816


根据海底捞2019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外卖收入为1.88亿元,占公司总体营业收入为比重为1.6%。

也就是说,即便海底捞恢复外送业务,在堂食业务未恢复前,海底捞依旧将为此蒙受巨大损失!

那么,为何明知不能挽救业绩,为何还要恢复外卖业务呢?

原因有这么几点。

第一、海底捞以“服务”立本,只要消费者有需要,海底捞就应该想尽办法给予满足。

在餐厅消费尚不能恢复的背景下,海底捞恢复外卖业务,无疑是为了满足海底捞忠实用户以及其他火锅消费者的需求。

这种“服务”,不是用金钱能够衡量的。

第二、为了保证品牌的存在感,增加品牌收入。

俗话说“苍蝇肉也是肉”,假如海底捞继续不恢复营业,那么数万名员工只能继续闲着,海底捞将为此承担各项直接和间接成本。

也就是说,与其关门歇业,不如开门迎客。更何况,即便抛开收入层面的影响不论,尽早营业能够保持品牌的存在感,为疫情结束后消费的恢复奠定基础。

第三、拓展外卖消费,增加外送在营收中的占比。

尽管海底捞外卖服务已经推出了很多年,但是其收入占比始终不高。

一方面,受公司营收增长迅速影响;另一方面,由于火锅作为社交类餐饮,消费者天然偏爱堂食。更重要的是,脱离了门店消费这一消费场景,消费者感受不到来自品牌的溢价和极致服务,因此外送一直占比不高。

但是,借着此次疫情的影响,海底捞可以借势加码外送业务。

4

长期来看

海底捞的行业地位不会受损

可以预见的是,即便等到疫情结束后,作为社交类餐饮的火锅消费,也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恢复。

也就是说,今年上半年的同店销售额极有可能同比下降!

根据中信建投的预测,此次疫情将造成公司营收约50亿的损失,归属公司净利润损失约6亿元。

但是,与其他餐饮企业卖惨不同的是,海底捞不缺流动资金。

根据财报显示,截止到去年6月30日公司账上的余额为30.03亿元,粗略估计在不营业的情况下可以维持三个月以上。当然,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海底捞还可以通过银行借款和资本市场融资解决资金压力。

最后想说的是:

短期来看,此次疫情会影响到海底捞的市场利润,但不会危及其生存。但同时,由于相当一部分中小餐饮企业受困于资金压力,最终被迫关门歇业。如此一来,海底捞的行业地位反而会进一步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