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赤水河畔,青花郎“同河PK”茅台

天府之国,锦官之城。

四川自古出美酒。五粮液(128.140, 0.04, 0.03%)、郎酒、泸州老窖(80.970, 0.11, 0.14%)、剑南春,都是产自这里。

李白曾经感叹过:“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可为什么挡不住美酒的产出呢?

因为中国自古就要靠天吃饭,雨水丰年,旱涝灾害。但是在四川,自从李冰修建了都江堰之后,就实现了: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沃野千里,谓之天府。”

从那之后,人们就可以掌握并控制旱涝水情,四川产粮丰富,老百姓(62.600, 0.09, 0.14%)们也就不知道什么是饥饿了。由此,四川也就被称之为——“天府之国”。

再加上来自川西高原的雪山融水,好水加好粮,一坛坛好酒,就应运而生了。

而在这十几个美酒“老字号”中,其中最知名的一个当属与茅台并称赤水河姊妹花的青花郎。

如今,茅台市值已经冲破1.4万亿,在资本市场一骑绝尘。

而青花郎,在最近几年来,整装待发,频频向茅台发起挑战。著名财经评论家水皮先生,用“同河PK”一词,形容青花郎对标茅台现象。

业内专家也认为,青花郎在品质上、规模上,并不输茅台,只是品牌上尚存差距。

二、“神医”汪俊林

要讲“青花郎”,就不得不讲讲它的掌舵者——汪俊林。

汪俊林,郎酒集团董事长。他于2001年开始掌舵郎酒,当时的郎酒,年销售额仅有3亿,老郎酒在市场上仅仅卖35块钱一瓶,而酒的成本远远超过35块钱,等于是卖一瓶亏一瓶,卖的越多,亏的越多。

那时的郎酒,可谓是在泥潭里挣扎。

在汪俊林的掌舵下,郎酒10年增长40倍,一年营收逾100亿!并且缔造出“青花郎”这样,可以与茅台同台PK的高品质白酒。

这一奇迹的背后,要从汪俊林传奇的经历说起:

早年的汪俊林,从农村出来,读大学期间学习医学,毕业后去医院做医生,一干就是7年。

1992年春天,新年的爆竹还没燃尽,做了7年医生的他,回到泸州,被上级委派到泸州制药厂主持工作。

泸州制药厂是一家老药厂,创办于清朝乾隆年间,后来受制于体制原因没落了。汪俊林接手的时候,药厂已经濒临破产,厂房里面长满了草,108个员工等着发工资,账面上却只有2万元现金。

汪俊林是学中医的,中医综合诊断的视角,给了他很大帮助。

上任后,汪俊林仔细调研了一番,发现药厂有两大核心问题:

一个是销售部的工作人员竟然全是“坐商”,在办公室用电话来进行销售。这在竞争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肯定是不行的,首先要改的就是把“坐商”成“行商”。

另一个问题是,药厂缺少真正有效的核心产品,而这一点是最致命的。市场经济下,缺少核心产品,就好比是当今街边那些老旧的杂货店,被人们遗忘在记忆的角落里,很多年不再去光顾。

汪俊林一下子就找准了“药厂技术与市场所需的对接点”。当时刚刚改革开放,中国人比较贫穷,农民、工人,生存环境很差,那时的住房没有现在好,冬天、夏天也没有空调。很多人在恶劣的环境中,得上了关节疼痛。

汪俊林选准了风湿产品,因为疗效显著,很快救活了老药厂。仅仅用了3年时间,老药厂就从一两百万,做到了一两个亿。那时1、2亿的企业,几乎相当于现在的100亿。

汪俊林趁热打铁,搞了企业改制,让职工持股,老药厂成为了后来的宝光集团。

正所谓,能者多劳。

1999年,泸州市委、市政府又委派汪俊林去了四川长江机械集团,把振兴长江液压件厂、长江挖掘机厂、长江超重机厂,这三个大厂的责任压在他身上。

同样的非专业领域,同样的濒临破产,长江机械集团更惨烈一些,当年全厂有2万人,销售额仅3个亿,并且亏损上亿。汪俊林再一次用了3年时间,把公司做到了年营业额15个亿。

再一次妙手回春。

终于,到了2001年,汪俊林坐镇郎酒。郎酒当时年销售收入不到3亿元,那时的郎酒,还没有“青花郎”,整个公司年产能仅仅3000吨,正在为怎么销售35元一瓶的普通酱香酒而发愁。

接手后,汪俊林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27个部门整合为7个部门,主导推行了“雪上加霜、锦上添花”的奖惩激励政策,通过以几乎不近人情的收入差距机制,让要干事的有奔头,不干事的挨鞭子,时刻保持像狼一样的警醒,去攻城掠地,寻找“食物”。

除了内部管理,最重要的就是对产品的打造——砍掉了近百条产品线,裁掉大量低价品种,提出全新的产品策略。

等到了2003年,红花郎诞生,2006年郎酒年销售额突破10亿,与当时利润首次超越五粮液的茅台一样,成为那个时代的标志和典范。

后来又随着高端酱香酒——青花郎的诞生,汪俊林也提出“一条战略、几条有效战术;十倍执行,百倍坚持”的发展战略。

到了2011年,用了10年时间,郎酒销售额突破100亿元。

这是汪俊林的“中医全维度诊治思维”,第三次实践成功。

也正是这一年,汪俊林做出一个郎酒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决定——要做郎酒庄园。

三、赤水河的水不断,青花郎就永远飘香

我花这么大代价建设郎酒庄园,就是希望只要中国人还喜欢酒,郎酒就永远都在。

——汪俊林

虽然说,中医全局诊断的思维,是汪俊林做活郎酒的关键。然而在这全局之中,有一点最重要,被汪俊林浓缩在一个名词里——品质主义。

我曾问过汪俊林,如何看待茅台?汪俊林说:“茅台是一个值得我们尊敬的对手,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

“市场上有人说,茅台的成功,很大因素是被冠以‘国酒’的称号。”有人这样说。

“肯定不是这样子的,茅台能成为酱香型白酒第一品牌,最本质的原因是它的品质好。”汪俊林说,一个产品如果质量不够硬,无论做多少广告,无论冠上什么名字,都是做不起来的。

为了追求这种极致的品质主义,汪俊林要“重(zhong)”做郎酒庄园——把整个二郎镇,都变成庄园。

二郎镇位于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接壤处,是中国红军四渡赤水的地方,也是郎酒厂所在地。

二郎镇与茅台镇同属于赤水河流域,相距49公里,两地气候、地质、水文等条件相似,就连日照时间、年降雨量、无霜期等也基本相同。正是赤水河谷这种冬暖夏热,少风少雨的特殊气候环境,为酿酒所需微生物的栖息与繁殖,提供了绝佳环境。

专家认为,中国最好的酱酒只能在赤水河谷300—600米海拔范围内生产出来。

无论茅台或青花郎,都是不可移植、不可复制的。这两大酱酒品牌,也获得了“赤水明珠”、“赤水河姊妹花”、“赤水河项链上的两颗宝石”等赞誉。

我从四川省泸州市区向南出发,驱车约3小时,便来到了汪俊林醉心、痴情的郎酒庄园。一路上,群山环绕,蜀道峥嵘。李白笔下蜀道的奇险与磅礴均可一一对应。

蜀道难,难不住对好酒的向往。

还没走进二郎镇,没看到郎酒的招牌,便已是扑鼻的香。甚至有人笑言:

“二郎镇和茅台镇的人其实都不用喝酒,因为他们时时刻刻都已是在酒中。就连二郎镇和茅台镇中间这几十公里的人,也都不用喝酒,因为赤水河的风往上刮他们喝了郎酒,往下刮就又喝了茅台。”

在郎酒庄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青花郎”的酿储过程,这一过程可以用4句话来概括:

“生在赤水河,长在天宝峰,养在陶坛库,藏在天宝洞。”

1、生在赤水河

水是酒之魂。赤水河的水,水质优良,富含钙、镁、钠、钾、锶等多种矿物质,是十分理想的酿酒用的天然矿泉水。

在赤水河畔一排排酿造车间里,一颗颗专供“青花郎”的米红粱,在这里完成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的孕与生,变成了一滴滴香味扑鼻的原酒。

2、长在天宝峰

经过长达一年的酿造,青花郎原酒来到天宝峰,在十里香广场的露天陶坛库修养。承阳光雨露,观日月轮回,在大自然怀抱中,驯化野性、淬火祛烧。

历经二十四节气的历练修身,青花郎原酒又相聚在千忆回香谷的大罐中。独特的高山峡谷,生生不息的环状气流,是郎酒吐纳天地、醇化生香的天然道场。

这是“青花郎”“长在天宝峰”的“长”。

“千忆回香谷”的“忆”本来用“亿”才更为贴切,因为谷内71个巨型储酒罐全部装满后,其储酒经济价值将高达数千亿元。但郎酒人不忍这个“亿”破坏了这里一有薄雾升起便似仙境的诗意,于是便用了回忆的“忆”,也是暗藏了一点私心和期待:

希望来过的人,要多回忆这里,回忆上千次。

3、养在陶坛库

从天宝峰出来之后,酒体将会流入“金樽堡”,这是赤水河畔的网红地标,一入夜便会晶莹剔透。

堡内陶坛纵列成行、威武雄壮,经历了天宝峰成长的青花郎原酒在此凝神静养,酒体醇化老熟,日益厚重,陈化生香。

酒是陈的香,一年一个味。时间是最优秀的酿酒大师,它施展自然而神奇的魔法,让不同年份的老酒,呈现出不同的黄金色泽,活色生香,风味诱人。

4、藏在天宝洞

定格后的酒体,最终要进入天宝峰上的天然储酒溶洞——天宝洞、地宝洞静养修行。这里冬暖夏凉,常年恒温恒湿,富含稀有的天然酒苔,利于酒菌的繁衍生息。

青花郎在洞中,潜心修炼,陈化老熟,酒体更加醇和,才可得道出关。

按照郎酒的品质要求,“生、长、养、藏”这一圈下来,需要整整7年时间。

而在郎酒庄园,可以从金樽堡出发,沿着九曲栈道步行至红运阁,或者沿着山中小路通往青云阁,站在阁间,漫天繁星与灯光点点交相辉映,眼前一片峡谷风光,赤水河在脚下静静流淌……让人想起天上宫阙,难免也陶醉于“把酒问青天”之间。

难怪,2011年贾平凹第一次来到这里,就曾感慨说:

“站在二郎镇,北京是偏远的,上海是偏远的,所有的地方都是偏远的”。

四、汪俊林和他的“青花郎”

只有在茅台镇产出的酒才叫茅台,只有在二郎镇产出的酒才叫青花郎。

这两种酒,都是不可复制的。

现如今,茅台的产能是每年5万吨,已经达到极限。青花郎的产能是每年3万吨,还有一部分增长空间。

作为赤水河畔的两大酱香白酒之一,虽然与茅台还有较大差距,但汪俊林对自己的“青花郎”充满自信:“我觉得青花郎还要用5-10年的时间,去追赶茅台。”

这种信心来源于两点:

一是从产能上,郎酒庄园建完之后,产能最终也将达到每年5万吨;

二是在郎酒庄园本身,既传承了酿造文化,也让酿造工艺更成熟。

但是,郎酒并不是另一个版本的茅台。在汪俊林看来,从品质上讲,茅台有茅台的风格,郎酒有郎酒的风格,两地相差49公里,微生物是不一样的,口感是有差距的。

纵观整个白酒产业,酱香酒仅占市场份额的5%。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受制于产能限制。但酱香型白酒相比其它白酒,都要更——“甘美之”。

“甘美之”是汉武帝对二郎镇所产的酒的评价。当年,司马迁曾在《史记》中说:“独蜀出枸酱,多持窃出市夜郎。”

后来,夜郎的枸酱被献给了汉武帝,汉武帝饮后赞为“甘美之”,于是把它定位贡品,慢慢地,天下四方诸国就都知道这里产好酒了。

所以说,郎酒的崛起的背后,至少有3个秘密:

1、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

2、历史传承下来的酿造工艺;

3、对工匠精神执着地坚持。

20年来,郎酒在汪俊林手中一点点做大,并且做出了“青花郎”这样可以与茅台媲美的酱香白酒。汪俊林说,“我没有比别人更聪明,我只是比别人更努力。”

这个世界上,最怕用心和专注的人。“青花郎”其实就是汪俊林的青花郎,就像一个人,用尽心力,去追求的一份匠心精神。

“企业最大的竞争对手永远是自己,永远要跟过去的自己较劲。”在我临告别前,汪俊林这样跟我说:

人只有有了热爱,才能不畏惧任何艰险。

参考资料:

[1]. 汪俊林口述

[2]. 财经,青花怒放 好戏连台——记中国两大酱香白酒之一青花郎

[3]. 华商韬略,汪俊林重做酱香酒

[4]. 南风窗,郎酒庄园和汪俊林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