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手机了。互联网方便了每一个人的生活,尤其体现在手机上,如今每个人的手机上都下载了各式各样的APP,从工作、生活、娱乐到学习,所有你能想到的领域都有一一对应的各种类型的APP供你选择。

正因为各式各样的手机APP太多了,许多人也已经不堪重负。很多时候,人们不得不下载APP以获取相应的服务,但是同时也出现了APP泛滥的现象,比如银行的APP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根据有关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手机银行月活跃用户规模不断增长。从2021年10月份的数据来看,各类银行APP的月活跃用户规模普遍有所提升,其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建设农行的月活跃用户过亿,农业银行也超过了9000万。

众所周知,银行的业务种类比较多,从储蓄卡到信用卡,从个人客户到企业客户,从贷款业务到存款业务再到理财业务等,既涉及到用户的资金安全,又与客户服务有关,因此,很多银行各类服务部门之间还会设计属于自己的APP。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么一种现象,各大银行除了有自己官方的一个APP之外,还有了不少其他部门业务的APP,比如信用卡业务,线上商城业务,个人业务,贷款业务等等,各大银行纷纷发展手机银行业务,导致APP的开发出现了同质化,让消费者颇有怨言。

银行也开始意识到了这个问题。12月24日,建设银行就对外发布公告,表示将关闭龙支付APP(个人版),后续相关的功能将不会再进行更新,服务也将关停,这个APP的所有服务功能都可以从中国建设银行官方APP中继续使用。

实际上,银行APP的“瘦身”节奏早就开始了。在2020年的时候,光大银行就把自家的直销银行和手机银行的APP进行整合,把所有的功能和服务都迁移在手机银行上。在两个月以前,邮储银行也发布公告,关闭旗下的泛生活服务平台邮储生活APP。兴业银行也开始对旗下的APP进行瘦身。此前有的银行APP数量达到四五个的情况已经在慢慢减少。

被网友戏称为“宇宙第一大行”的工商银行在11月份也发布了新版的手机银行版本,对财富、个性、服务、以及用户权益等等服务进行全方位升级,通过设计各个服务体系来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

那么,各大银行开始对旗下的APP数量进行缩减,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呢?

首先就是数量繁多,功能重复的APP显然起到了分散客户流量的负面效果。毕竟银行开发APP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的需求,而不是为了开发APP而去开发APP,APP数量众多,但是却无法带来顾客的满意,那还不如没有APP。

除此之外,面对多个APP的场景,银行内部自身也会发生竞争。面对数量相对稳定的客户群体,同质化的APP只会消耗客户本就不多的注意力,导致资源浪费,毕竟保障这些APP运营的背后需要有团队,不论是开发人员、技术维护人员还是营销人员都需要银行来维护,其背后的成本开支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可以看出,现在包括国有银行在内的各大银行之间的APP“瘦身”计划,正是为了将自身的客户资源整合到一起进行精细化运作,而不是简单把全部的服务功能糅合起来,模块拼凑在一起了事,而是试图尝试将板块有机结合,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对银行的手机APP转型一事,有的业内人士建议银行需要更加注重运营,应该去除不必要的APP,集中精力建立专门的运营团队,加强生活服务类的创新能力,并以此来获取主要流量,否则,仅仅提供线上金融服务是不足以增加客户黏性的。

银行APP的瘦身对于广大客户来说无疑是件好事,不用再下载各式各样的APP就可以完成一些基础服务。其次,也可以通过手机APP享受到银行为了推广APP所设置的一些优惠活动。当然,最重要的是用户能一站式享受到更加精细的服务和更高质量的服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