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网信网7月2日消息,为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为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工作,防范风险扩大,审查期间“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

据中新经纬消息,滴滴对于被网络安全审查一事回应称,将积极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审查期间,公司将在相关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全面梳理和排查网络安全风险,持续完善网络安全体系和技术能力。

此前刚低调上市,滴滴盘前股价大跌超10%

北京时间6月30日晚,滴滴在纽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DIDI”。

上市首日,滴滴股价高开27%,市值一度突破800亿美元,合人民币超过5000亿元;但随后股价回落,收盘涨幅收窄至1%。

针对滴滴上市,《凤凰网》记者连卫民和书乐有过一番交流,贫道以为:

滴滴赴美上市,此前嘀嗒,哈啰出行也都申请了上市,出行行业今年扎堆IPO的原因很简单,缺钱。

共享出行在现有模式下的格局基本定型,有野心和新拓展需求的共享出行企业则需要通过上市融资来为下一步拓展积蓄力量。

特别是在造车领域,出行行业已经暴露出了浓郁的兴趣且有的已经付诸实施,这需要进一步的资金量来启动,当然其同时也是一个被资本市场所看好的“故事”。

对于本次募资的用途,滴滴在招股书中披露,计划将约30%的募资金额用于扩大中国以外国际市场的业务;另外约30%的募资金额用于提升包括共享出行、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在内的技术能力;约20%的募资用于推出新产品和拓展现有产品品类以持续提升用户体验;剩余部分可能用于营运资金需求和潜在的战略投资等。

有意思的是嘀嗒去年10月申请港股IPO后,迟迟未有下一步进展,反而滴滴后来居上,快速完成上市。

嘀嗒有遇到了什么问题呢?两家有何不同。

事实上,嘀嗒出行主要还是受限于自己的规模和下一步拓展计划,其对资本市场的吸引力不够强大,使得其IPO进展迟缓。

滴滴在多个维度都有进击,包括热门的造车,且有自己数据上的独特依仗,应当不会出现类似问题。

然而,上市也不足以解决共享出行的深层次问题,这也让业界对其红利期有了相当的讨论,

愚以为,出行行业红利期的长短在于垂直领域的开发,目前仅仅是完成了网上前台引流、线下车辆服务的一个泛出行模式,在专车、租车、智能汽车、无人驾驶以及针对不同场景下用户需求的个性化定制,都有可探索和延展的空间。只是,近年来这样的探索并没有取得太大成效。

关键依然是垂直细分市场,来真正将存量市场里的用户消费频率和力度,进行加大,实现高频、常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