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电话会议太多了,每天都听不过来。”一位关注5G产业链的买方高级研究员张波(化名)对中证君表示。

像张波这样在家办公,每天为电话会议忙个不停的分析师不在少数。

2月2日,位于武汉的华工科技召开了一场电话会议。作为2019年国内首家获得5G光模块订单的企业,这次电话会议吸引包括富国基金、中银基金、鹏华基金、嘉实基金、中金基金等约200家机构接听。多家券商发布研报指出,疫情不改5G产业大趋势。

来源:巨潮资讯网

除了华工科技,最近还有16家公司被机构投资者调研,且均是通过电话会议方式。生物医药、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领域的上市公司也获得了机构青睐。

华工科技:大客户订单交付不受影响

据华工科技介绍,目前员工整体状态较好。公司未出现集聚性疫情,为后续生产恢复提供了保障。

华工科技是华为供应商。公司向华为提供光模块产品,无线系列产品占比在三成以上,公司25G光模块产品是国内首个通过华为认证,并已获得华为订单。

疫情对华工科技大客户订单交付是否产生影响?

“湖北省政府发文要求,企业开工时间不得早于2月13日。从短期看会产生4-7天的影响,主要是影响到公司在手订单的交付节奏。但从中长期看,大客户订单不会受到影响,客户需求能够有效保障,影响是可控的。”华工科技相关人士表示。公司经营现金流充沛,在年前做了充分的储备,与大客户共建有VMI仓和HuB仓,在深圳有近2亿库存,可保证一个月左右量的供应,有效保障了交付。

就疫情对光通信业务“库存、产能、订单、交付”情况的影响及公司应对情况,华工正源总经理胡长飞介绍,对于大客户需求,首先发送松山湖和深圳的存货,第二是在满足政府防控的要求下,打通物流通道给客户发货,保障交付。较浙江、上海、苏州地区企业可能晚上3-4天,但总体来看对于大客户交付没有什么影响。

胡长飞还透露,公司原生产计划是初四初五上班,从疫情防控的要求来看,会晚两周时间。公司与客户和上游供应商进行了1-1.5个月战略物资储备,就是为了应对突发事件。从公司收入上对当月影响并不是很大,但对产出有一点影响。公司在客户处有1-1.5个月产品库存,公司复产在2月14日复工到2月28日15天以内,交付量和产能提升可以满足现有订单,还有一些富裕量,整体来说2月份的营收没有什么影响。

疫情不改5G产业大趋势

受疫情影响,多地要求延迟复工,国内5G建设以及产业链是否受影响?

胡长飞表示,“近2-3年是中国5G快速建构期,而且海外5G需求也起来了。1月份诺基亚客户提货要求非常快,其主要供给北美客户。华工正源与国内外五大设备厂商交流得非常充分,也非常有信心站在5G光模块的第一阵营。”

多家券商近期发布研报认为,疫情不改5G大趋势。

张波表示,从目前交流的情况来看,疫情阶段,产业链有些公司开工会延缓1至2周,但行业整体需求不错,复工以后订单可以马上补上来。

太平洋证券分析称,武汉素有“中国光谷”之称,聚集了华工科技、烽火通信、长飞光纤光缆、光迅科技等优秀企业,形成了大型光纤光缆、光电子器件生产基地,在国内通信产业里占有重要地位。光模块等产品将受延迟复工影响,产品交付预计在2月17日左右恢复。但历年春节之后都有一个招工流程与产能爬坡的阶段,对5G上游的抑制作用可能延续到3月。因此全国的5G建设在第一季度将一定程度放缓,待相关企业产能恢复以后再加速跟上目标进度。

招商证券认为,此次疫情防控力度大,可能会对部分上市公司一季度经营和业绩产生影响,尤其对于部分上游无线射频元器件、光模块、通信设备等偏硬件制造的公司。通信行业需求节奏主要由运营商招标把握,预计年前几个主要的运营商招标也会相应有所延迟。但全年来看,对5G建设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对5G基站建设规模仍维持60-80万站的判断。在正式恢复后,运营商将加快招标步伐,对应厂商会加紧扩大产能,全年预期目标维持不变。

中信建投证券认为,短期看疫情对电子产业链供需有所扰动,中长期看,不改5G换机和创新大周期趋势带动下的电子产业增量。

医药、在线教育、远程办公受机构关注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月1日以来,机构投资者共调研了16家公司。其中,10家公司获得10家及以上机构调研。

除5G外,医药、医疗器械行业有5家公司受到机构投资者调研。在线教育、远程办公领域各有1家公司被调研。

2月1日至2日,181家机构接听博雅生物电话会议。亿帆医药的电话会议也吸引了92家机构参与。

在线办公需求激增

1月28日,企业微信宣布紧急为学校、医院和企业提供6个新能力。

企业微信称,为了让员工间高效线上沟通,疫情期间百人在线会议人数上限升级至300人。本次更新也支持跨企业的会议,如经销商会议、跨医院专家会诊、教育局与管辖学校之间的会议。同时,企业也可用来进行通知传达、线上培训。然而面对疫情中暴涨的远程办公需求,企业微信并没有做好足够准备。

1月29日,钉钉发布员工健康功能,员工可以健康打卡“报平安”,并免费开放百人视频会议功能,向1000万家企业免费开放全套的“在家办公”系统。

很多提供远程办公工具服务的厂商也闻风而动。腾讯文档免费放开远程协作办公功能;华为云Welink开放免费产品服务功能;字节跳动旗下的飞书,免费开放全部远程协作办公服务;金山办公宣布疫情期间,金山办公旗下WPS+一站式办公平台,将面向企业客户免费提供远程办公及音频会议服务。

A股相关“云办公”概念亦闻风而涨,截至发稿,三五互联已连续6个交易日涨停,会畅通讯连续4个交易日涨停,二六三、苏州科达等个股涨幅也较大。

在线办公能否成为新风口?

在特殊的疫情环境下,曾经作为办公辅助工具的在线办公软件能否成为必需品?在疫情过去后,又能否成为新风口?

整体来说,在线办公软件主要包括会议、消息、邮件、文件和数据管理等要素。无论全球,还是国内,有很多厂商都可以提供类似的服务。国内市场占有率较高的有阿里钉钉,腾讯企业微信、腾讯通,以及字节跳动的飞书。

从全世界来看,远程办公在欧美国家普及率较高。招商证券在近期发布的研究中提到,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美国超过八成企业引入了远程办公制度,已有3000万人在家中远程办公,占美国工作人口的16%至19%。

招商证券在研究报告中称,历次危机都会催生新的行业风口,在本次疫情暴发后,企业对于远程办公的需求剧增,华为WeLink、阿里钉钉、腾讯会议、字节跳动飞书等均推出了一定时长的免费举措,加速培养用户习惯。

据Global Workplace Analytics的调查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仅有180万名远程办公员工,而到2014年,这一数据上升到360万,九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2012年至2017年,我国远程办公平台市场规模呈现较大的增长,2017年远程办公规模达到60亿元,同比增长68.07%。2012年至2017年市场年均复合增速达到95.52%。

微软大中华区Microsoft 365产品事业部总经理郑弘亦表示,即使不在疫情的当下,远程办公也一定是未来的趋势。越来越多跨地区的团队合作,以及总部和分部日常来往都催生了远程办公的需求和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