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诟病存在同业竞争的海尔系两家上市公司海尔智家和海尔电器终于迎来初步重组方案。若重组计划实施顺利,海尔智家将成为海尔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业务平台,海尔电器则将被私有化。

在海尔电器私有化计划完成之前,海尔系上市公司由海尔集团董事长总裁周云杰和执行总裁梁海山分别掌管。前者分管海尔电器,后者分管海尔智家。随着整合计划的实施,这种隔江而治的局面将被打破。

周云杰和梁海山是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麾下的两员大将,2016年张瑞敏通过第一轮“赛马制”,决定了周云杰和梁海山在海尔集团的伯仲地位。但这并非终局,新的阶段才刚刚开始,上市公司整合计划可能会影响两位高管的最终排位。尽管海尔方面对于此讳莫如深,但还是引发市场诸多猜测。

海尔系上市公司重组

海尔电器公告,2020年1月2日,根据购股权计划,授出400股购股权,每股12.84港元。因购股权获行使,公司发行400股新股。购股权实施的披露是根据收购要约规定。收购要约指的是12月12日晚间披露的,海尔智家私有化海尔电器的方案。

公告称,该方案可能通过换股的方式进行,对价股票为将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的H股股票,如交易实施完成,海尔电器将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终止上市。12月13日,海尔电器亦发布短暂停牌公告,12月17日该股票复盘。对此,海尔智家品牌部负责人回应《科创板日报》记者称,有关重组事项,均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海尔智家和海尔电器均是是海尔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海尔智家亦是海尔电器的控股股东。1993海尔智家在国内主板上市,海尔电器2005年港股上市。按照原先设想,海尔集团会将海尔集团全部或者部分白色家电业务注入海尔电器。但实际上,海尔智家才是真正意义上白电业务的整合平台,从事冰箱/冷柜、洗衣机、空调、厨电等家电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近年来,两家上市公司定位愈发明显。海尔智家主要负责产品的研发、制造,海尔电器主要负责营销和物流。

尽管海尔电器被定义为海尔集团旗下销售和物流业务整合平台,一方面负责海尔集团电器产品在中国的分销;一方面负责日日顺大件物流服务。但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上半年,海尔电器营收为人民币411.82亿元,同比下滑2.7%。其中物流占营收占比为10%,提供利润9%;渠道服务营收占比则为64%,利润占比为28%。白电业务营收占比为26%,提供利润比例则为63%。这也说明海尔电器在集团的主要功能并未体现,利润增长仍然靠白电业务,这和海尔智家的业务存在同业竞争。

产业经济观察家刘步尘指出,一直以来,海尔集团旗下两家上市公司——海尔智家和海尔电器,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业务重叠和业绩交叉,如果海尔智家私有化海尔电器,不光能让对界对海尔集团的整体家电实力有更为清晰的认知,也可以让海尔集团较好地理顺企业内部管理关系,有利于降低成本管理,提高企业整体决策效益。

引发高层排位变动猜测

轻描淡写的重组信息却让外界浮想联翩。此番调整是否影响高层格局,业内充满了猜测。

2013年4月18日,杨绵绵不再担任海尔集团公司总裁,海尔集团开始执行轮值CEO制度,由周云杰和梁海山分别轮值。周云杰担任港股上市公司海尔电器董事局主席一职,而梁海山出任A股上市公司海尔智董事长。

2016年12月,海尔集团日前在内部公示,由周云杰出任海尔集团总裁,梁海山出任集团执行总裁。张瑞敏的职位没有变动,依然担任海尔集团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一职。当时,刘步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海尔集团此时举行新的人事任命应该是轮值赛马决出结果,从职位安排上看,张瑞敏依然是海尔集团一把手周云杰第二,梁海山第三。“我们从结果倒推看,应该是过去轮值期间,周云杰的业务表现更为突出,海尔集团内部应该有结论,但外面我们还无法看到具体什么因素。”

但接近海尔智家高层的人士告诉记者,尽管赛马制出炉。但实际上,梁海山和周云杰仍隔江而治,前者负责海尔智家,后者负责海尔电器,

此番注入之后,海尔集团旗下将只有一家上市公司,周云杰展示业务能力的主战场将不再是上市公司系统。前述接近海尔智家高层消息人士指出,此番调整后,周云杰和梁海山的伯仲关系将更明确。周云杰将从上级单位海尔集团的角度管理海尔智家,而梁海山仍然是实际上分管该上市公司。

不过也有分析认为,整合后,两家上市公司被合并成一个业务平台后,梁海山在上市公司中的地位将将得以强化。这势必影响未来的高层格局“毕竟大boss还是张瑞敏,未来梁和周究竟谁能笑到最后还不好说”。刘步尘也补充道,2016年赛马制的结果并不意味着这是永久的人事安排。一方面总裁是有任期的,另一方面海尔集团目前还是由张瑞敏来“拍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