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汇源才叫过年。

这句广告词,曾经是很多家庭的写照,春节招待亲朋,餐桌上一定要有汇源果汁。

这个曾经当之无愧的果汁饮料第一品牌,如今却非常狼狈。

遭遇连年亏损、股票停牌之后,2019年刚开始,汇源就有三位董事会成员先后出走。

闹心的事并没有到此结束。1月24日,汇源果汁发布公告,自称陷入了债务违约的困境。公告还提示,这次违约可能触发更多的拖欠,继而对其财务状况造成重大影响。

不到十年时间,从当之无愧的行业老大,到如今面临退市风险的窘境。汇源把水果榨成汁,那么又是什么把汇源榨成现在这副模样?

一款“国民果汁”的诞生

多年以后,退休的朱新礼回想起在汇源果汁的那些日子,也许还会想起自己上春晚的场景。作为汇源集团创始人,成为央视春晚的常客,是一份美好的回忆。不过,现在的他显然没有这个心思。

当国内高浓度果汁市场还是一片空白的时候,朱新礼迅速让汇源果汁成为“国民品牌”。人们说起果汁,言必称汇源。

这一切要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说起。

当时,山东沂源县的水果产量很高,但苦于没有销路,只能成吨成吨地烂在地里。作为县外经委副主任的朱新礼,很快想到了解决办法:把卖不出去的苹果做成果汁,也许就能解决问题,还能赚更多的钱。

有了这个想法后,朱新礼决定辞职下海。

1992年,他接手了一家负债1000万的县办罐头厂,来实施自己的想法。这家罐头厂就是汇源的前身。

朱新礼的第一个大单子,来自于瑞士的一家贸易公司。第一批汇源浓缩果汁研发出来后,遇到的问题和果农一样,必须要找到销路。

恰好,他从朋友那里得知德国要举办国际食品博览会。靠着拼凑的路费,朱新礼把汇源果汁带去了德国。如果瑞士那家贸易公司没有在最后一刻出现,朱新礼的这一趟出国就要颗粒无收了。

瑞士人带走了汇源果汁的样品,很快他们就给朱新礼送来了一个500万美元的大单子,汇源果汁能生存下去了。

为了把国内的市场也打开,1994年,朱新礼把工厂搬到了北京,创办了北京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忙碌之后,汇源果汁在国内也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朱新礼的眼光不只是北京,他要向全国扩张。

1996年,他花了7000万买下央视新闻联播5秒广告。借助央视新闻联播的影响力,汇源果汁迅速走红,成为真正的“国民果汁”。汇源也凭借这次大胆尝试,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到2000年,汇源以将近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成为国内果汁行业最稳固的“老大”。

彼时,这款“健康饮料”根本不愁卖,逢年过节,更是多数城市家庭指定餐桌饮品。

2001年,朱新礼开始借助资本,为汇源快速扩张提供“加速度”。经历了与德隆和统一集团、达能集团等合作,汇源的估值迅速提升了数百倍。

2007年2月,汇源果汁在香港成功上市。24亿港元的募资规模,成为当年香港最大的IPO。

汇源果汁的发展到了巅峰,一时风光无两。

一次伤筋动骨的巅峰

很多熟悉汇源的人,都把2008年当作它的分水岭或者是转折点。

谁都没有想到,上市才一年,朱新礼就要把这个国民品牌卖给可口可乐,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2007年,汇源果汁卖了26亿人民币,有6.4亿的净利润。

很多人记得朱新礼“企业要当儿子养当猪卖”的理论,就是在那次收购事件中说出来的。

纷纷攘攘中,2008年8月29日,汇源果汁暂停交易。朱新礼躲进山里,消失了三天。

9月3日,可口可乐宣布,以每股12.2港元,总计179.2亿港元的价格收购汇源全部已发行股份。当天汇源果汁复牌后,股价大幅上涨。按照当时的价格,如果收购成功,朱新礼将进账74亿港元。

不过,这场事先没有一点声张的收购,在国内几乎得到了一致的反对。

据说,几年后,一位台湾同行拜访朱新礼时透露心声:当时,商务部针对这桩收购做了很多调查,其中一项是咨询相关业内人士的意见,这位同行也被问过同不同意。

“你为什么要反对啊?”朱新礼对这位同行的反对很是懊恼。

这位同行的想法是——如果收购成功了,那么他的企业就生存不下去了。

面对一片反对和指责声,朱新礼在2008年9月6日召开了媒体见面会,说明收购时纯商业行为,“心甘情愿地嫁给可口可乐”。

不过,好事难成。

2009年3月,商务部依据《反垄断法》叫停收购案。这次收购失败,对汇源果汁的股价打击很大。3月20日复牌后,跌幅超过50%,市值蒸发了44.5亿港元。

不过真正伤及汇源的,是可口可乐当时的收购条件。按照可口可乐的要求,要实现这笔收购,汇源需要完全裁撤其销售渠道。

当时汇源在全国21个销售大区的21名省级经理已基本离职,员工人数从2007年底的9722人减少到2008年底的4935人,销售人员则从3926人减少到仅剩1160人。

收购案失败之后,朱新礼又要重新组建销售渠道,2009年员工数量又迅速超过1万人,但经过此次大动干戈后,汇源的业绩开始发展缓慢。

2009年,汇源净利润为-0.99亿元,首次出现了亏损。

这一次伤筋动骨,也影响了汇源的品牌价值。

一场不到一年的救赎

之后的若干年里,朱新礼开始淡出人们的视野。

他招募了职业经理人,但因为管理上的问题,并没有给汇源带来明显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果汁市场激烈竞争和更多的入局者,汇源在产品调整上又常常顾此失彼,逐渐陷入卖不动的尴尬。

2016年,汇源又一次大规模裁减销售人员,带来的结果是销售额大幅下降,甚至占据国内市场多年的第一也只能拱手让人。到2017年,汇源的负债已经达到114亿元。

但即使是这样,汇源依然信奉央视广告的力量。

汇源在央视多个频道的多个重点栏目,如《朝闻天下》、《第一时间》、《国际财经报道》等投放广告。2018年,又植入央视春晚,成为春晚指定饮品。

这上面的花销,可想而知。

财务状况不好,汇源在其他地方也“多点开花”。

十年前,因为一笔24亿美元的收购,让汇源元气大伤。十年后的2018年,汇源果汁又因为一笔42.75亿美元的借贷尴尬停牌。

2017年8月15日至2018年3月29日期间,上市公司汇源果汁向北京汇源饮料提供了42.75亿元短期贷款,以便后者应对临时营运资金需要或还债。

根据港交所规定,贷款金额超过资产比率的8%,需要对外披露。但是汇源并没有及时披露这笔贷款,甚至没有经过汇源董事会批准。

这一违规行为,直接导致其从2018年4月3日起一直停牌。

进入2019年,汇源的状况愈发恶劣。

1月10日开始,崔现国、许清流、赵亚利等三位董事会成员相继辞职离开汇源。紧接着1月24日,汇源又出现债务违约。

港交所对汇源果汁提出了复牌条件,包括对相关贷款进行法证调查、公布调查结果,并采取合适的补救行动等。如果在2020年1月31日前无法达成这些条件,汇源果汁将从港股退市。

然而,已经自查9个月,汇源仍然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到一年,需要解决的问题却实在太多。

退市,对已经67岁的朱新礼来说,等于大半辈子的心血白流。

现在还能给他带来些许安慰的,是汇源果汁官方微博里,粉丝依然很活跃地与小编互动,不时有人留言要一直支持汇源果汁。

这个败局,到底谁来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