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口碑合并之后新成立的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第一锤落在了原本收购而来的百度外卖上。

10月15日,百度外卖正式更名为“饿了么星选”,App也采用了新的标识。根据官方介绍,饿了么星选是饿了么旗下严选商家和美食、秉持用户体验至上的高端外卖及生活服务平台。

不过,据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总裁、饿了么CEO 王磊透露,星选这个产品其实饿了么内部已经准备了非常长的时间。

“从阿里集团整合饿了么开始,我们就在做这方面的思考。能不能提供更多有特色的商品,能不能让大家提到外卖第一个反应不是吃饭,而是怎么找到更多特色、优质、放心的外卖,改变大家对外卖的感观。”王磊解释道。

不可忽略的大背景是,百度外卖于去年8月被饿了么以42亿人民币(约合6.3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收购完成后,饿了么宣布实施“双品牌战略”。

但是,百度外卖的特殊之处在于百度是一个业务相当复杂的公司。对于饿了么而言,百度外卖中的“百度”二字有一定的使用期限。按照双方合并时候的约定,百度外卖品牌保留18个月给饿了么使用,18个月之后饿了么不能再使用百度相关品牌。

只是现在18个月的使用期限尚未到期,阿里新成立的本地生活服务公司已经对百度外卖有了新的定位。

饿了么整合口碑

10月12日,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发布员工内部信,宣布阿里巴巴正式成立本地生活服务公司,该公司由饿了么和口碑两大业务合并而成。新公司成立后,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王磊将担任公司总裁,向张勇汇报,并兼任饿了么CEO;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范驰将继续带领口碑业务,向王磊汇报。

目前,口碑与饿了么共在676个城市服务350万商家。其中,饿了么的月度活跃骑手有66.7万,平均每个用户每年下单近20次;口碑则拥有1.67亿月度活跃用户。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阿里一直在融合饿了么和口碑的两块业务。在阿里完全将饿了么业务收入囊中之前,蚂蚁金服曾连续多轮投资饿了么。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早在2016年4月份完成首次投资后,蚂蚁金服的关联公司口碑就将旗下的外卖业务全部交给饿了么运营,自己只保留了一个前端流量入口功能,后端的商家运营由饿了么的蜂鸟系统负责,口碑则专注去做到店业务。

这意味着,那个时间点,饿了么对口碑的外卖业务已经享有绝对自主权,口碑外卖中的第三方配送商也由饿了么决策。而甩掉外卖“包袱”后,口碑的确在到店业务上取得明显进展。

“从口碑的到店与饿了么的外卖业务层面看,双方存在互补性,有联合对抗兵种齐全的美团点评存在的可能性。”一位阿里内部人士此前接受采访时透露。

饿了么完全纳入阿里体系之后,口碑和饿了么的整合成为必然。

据了解,在业务层面,饿了么和口碑继续保持独立运营,从“到家”和“到店”两个场景分进合力,加速推动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新零售升级。而在战略方面,该公司可谓完全代表了阿里巴巴集团在新零售业态上的决心。

外卖市场新硝烟

饿了么与口碑既独立发展又协同配合,这样的打法被业界普遍解读为是为了对抗刚上市的美团点评,特别是目前美团点评最大的收入来源——外卖业务。

近几年,本地生活服务市场增速迅猛,预计至2020年,中国的外卖消费将从3050亿元增长到8720亿,这意味着今年明年后年外卖市场还会保持50%以上的增速。而相比于实物零售、娱乐产品,包括餐饮外卖在内的本地生活服务整体还在数字化、互联网化水平比较低的状态,但这意味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王磊承认餐饮行业是一个非常巨大而且稳定增长的市场。

但是美团点评的上市对于饿了么而言,并不意味着外卖战争的结束。

王磊坚持,尽管整体外卖市场增速很快,但外卖的渗透率非常低,尽管外卖如今看起来是一个高频的生活场景。

“有人认为(外卖)已经是一个成熟的行业,可以上市了,可以盈利了,但我们认为这个行业还在一个非常早期的阶段。”王磊抛出的观点是,整个外卖行业在数字化、运营稳定和生态系统上还处于起步期。而这一块,饿了么认为将是一个非常有成长空间的市场,因此也愿意花更多的资源去做更大的投入。

阿里的期望是本地生活服务公司将与阿里生态内原有各个板块产生更大的协同效应和化学反应。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加入阿里生态后,饿了么已经开始协同整个阿里给商户提供更多服务。

从7月起,饿了么和阿里巴巴零售通合作,蜂鸟为天猫小店提供24小时即时配送。随后,饿了么联手阿里健康,推出全天候极速社区送药服务。而盒马的物流也已和蜂鸟打通。此外,阿里与星巴克达成新零售全面战略合作,饿了么将提供外卖配送服务,而饿了么还与蚂蚁金服入股的哈罗单车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