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何小鹏不信邪,一口气砍掉10个高管,主动降价4.6万元后,小鹏G9再战江湖。
事实上,自从长城汽车送来“救世主”,小鹏汽车今年已经逐渐“起死回生”,并迎来火山爆发的前夜。
1. 因一辆车砍了10个高管
最令何小鹏倍感尴尬的时刻,莫过于去年小鹏G9的“上市惨案”。
2022年9月,小鹏汽车推出全新车型G9。作为旗下首款均价超30万元的车型,G9被何小鹏寄予厚望,喊出“50万以内最好SUV”的口号。
然而,因为不合理的定价和复杂的配置,小鹏G9遭遇消费者强烈不满,纷纷要求退订,成了车圈最大的笑话。
更为严重的是,围绕G9的一系列事件引发的口碑危机,让小鹏汽车一度需要住进“ICU”。
知耻而后勇,何小鹏等了足足一年时间,推出2024款小鹏G9再战车市。
深刻吸取了教训,新款G9做了精准的“加减乘除”,增加标配的扶摇架构,减去用户低感知的配置,同时大幅降低了售价。
从起售价来看,新G9相对于老款大降4.6万元,而降价幅度最高的版本,实际降了11万元。
与此同时,针对组织和人员的问题,何小鹏壮士断腕,一口气“砍掉”10位高管。去年小鹏G9发布时候的12位核心高管,如今剩下来的只有2位。
2. 长城汽车送来“救世主”
一向态度温和、朴实厚道的何小鹏,为何变得这么“狠”?
因为小鹏G9“上市惨案”背后,反应出小鹏汽车在组织、架构和经营方面,存在着巨大的问题,而这一切的核心都在人。
所以,何小鹏进行了翻天覆地的组织变革。有人走,自然有人来,把不合适的人请走,把合适的人请来。
关键时刻,被誉为“车圈铁娘子”的王凤英,被长城汽车“送”了过来。王凤英的加盟,是小鹏汽车得以从低谷反弹的关键。
作为长城汽车几十年来的二把手,王凤英对汽车行业的理解非常深刻,也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在王凤英的协助下,何小鹏对小鹏汽车的组织架构、供应链、经销模式重新梳理,并在产品规划、原材料供应、生产制造、营销方式等方面革故鼎新。
由此,小鹏汽车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其产品价格、定位更加符合市场主流趋势,逐渐重新赢得消费者的芳心,销量开始节节攀升。
3. 小鹏汽车“起死回生”了
2022年上半年,小鹏累计交付6.9万辆,比蔚来多1.8万辆,比理想多0.8万辆,稳居新势力销冠宝座。
但因为小鹏G9“上市惨案”的负面影响,小鹏汽车2022年下半年累计交付仅5.2万台,比理想和蔚来分别少了2.1万台、2万台,从新势力销冠宝座上滑落。
今年上半年,小鹏继续沉沦,交付量只有4.1万辆,同比大降39.9%,远低于理想的13.9万辆和蔚来的5.4万辆。
显而易见,小鹏汽车已经掉队了很远一段距离。
不过,经过何小鹏和王凤英的力挽狂澜,小鹏汽车终于在今年下半年迎来强势反弹。
7月份,小鹏交付重新站上万辆高度,8月份接近1.4万辆,9月份破了1.5万辆。今年三季度,小鹏累计交付量达40008台,环比暴涨72%,销量增速越来越快。
明星车型小鹏P7越战越勇,支撑了小鹏的基本盘;小鹏G6成为新的爆款车型,助力小鹏低谷反弹;新款G9再战车市,上市15天大定破15000台。
产品方面都是好消息,小鹏终于“起死回生”。
与此同时,小鹏还在面向未来进行布局。
7月份,小鹏与德国大众深度绑定,大众拿出7亿美元,成为小鹏4.99%的股东,同时小鹏向大众输出新能源造车技术;
8月份,小鹏与滴滴达成战略合作,小鹏获得滴滴造车业务资产,滴滴成为小鹏5%的股东,双方合作生产网约车。
与大众合作,小鹏获得了真金白银和技术变现的预期;与滴滴合作,小鹏提升了未来销量的预期。由此可见,小鹏不仅起死回生,而且还处于销量爆发的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