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境电商一片蓝海,兰亭集势上半年却止盈转亏。
近日,兰亭集势公布了截至6月30日的2022年第二季度和上半年财报。财报显示,兰亭集势第二季度总营收为1.324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1.222亿美元相比增长8.3%。其中,服装收入占2022年第二季度总收入的82.1%,2021年同期占61.6%。
2022年上半年,兰亭集势的总收入同比下降3.5%,从2021年同期的2.342亿美元降至2.261亿美元。其中产品销售产生的收入为2.212亿美元,而2021年同期为2.287亿美元。
第二季度,兰亭集势净亏损为240万美元,而2021年同期净收入950万美元。2022年上半年,净亏损790万美元,去年同期净收入1090万美元。
服装,能否持续成为增长亮点
从今年上半年来看,兰亭集势的服装收入增长了30.9%,达到1.759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为1.344亿美元。服装收入占总收入的77.8%,去年同期占到57.4%。去年一年,兰亭集势总营收达4.46亿美元,其中,服饰品类贡献了2.74亿美元。
通过柔性供应链管理与数字化算法构建“平价快反”模式,兰亭集势为线上消费群体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在高毛利服装品类的带动下,毛利率正在不断提升。
今年第一季度,兰亭集势的营收为9380万美元,其中服饰品类营收为6720万美元,一季度毛利率较去年同期增至50.7%。
从2019年到2021年,兰亭集势连续三年持续了盈利。但从今年第一季度开始,兰亭集势再现亏损,净利润和净利润率表现不佳,第一季度亏损达550万美元,第二季度净亏损达240万美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950万美元。
卷入服装后的兰亭集势,当前净利润正在一定程度上被持续飙升的营销、运营费用侵蚀。财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兰亭集势的销售和营销支出为973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7910万美元。从去年上半年到今年上半年,兰亭集势的销售和营销支出占总收入的比重也从33.8%飙升至了43.0%。
出海路上,频现竞争对手
国内服装行业凭借完整的供应链和发达的产业集群,出口优势明显。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在外需恢复、大量回流订单等利好加持下,2021年中国服装出口总额突破1700亿,继续保持世界第一。2021年,中国服装出口份额也占据全球主要服装出口国的43.5%。无论是自建立独立站还是依托第三方跨境平台,服装企业“出海”都存在更多的可行性。
一方面,从婚纱产品到服饰的转变,同样以平价服饰为主的快时尚跨境电商SHEIN,判断与执行落地比兰亭集势更早,也更精准,具备足够“灵活”、小单快反的供应链优势。
如今,近3000亿的高估值已经被冠以DTC跨境电商巨头的头衔。2020年,SHEIN的营收就已达100亿美元。据媒体报道,SHEIN今年上半年的销售额已突破了160亿美元,在向“高端化”和“拓品类”多元化布局。
服饰出海的平台风向在不断发生变化。
自去年亚马逊封号事件之后,跨境电商市场份额面临重新分配。一个野蛮生长的时代结束,跨境商家纷纷开始多平台布局,平台开始越来越“卷”。
今年8月,阿里巴巴旗下的跨境电商平台速卖通发布了“Fashion新品计划”,计划通过打标、确定性流量及专属频道加持,对时尚服饰品类商家加大扶持力度。
紧接着,今年上半年,国内女装品牌Top5中,ONLY、eifini伊芙丽和Urban Revivo3家正在入驻速卖通。此外,快时尚黑马Zaful、知名泳装品牌Cupshe、经典内衣品牌猫人等品牌也纷纷入局掘金。
出海路上,服装新进入者、现有竞争对手的合并、创建,及跨界对手也在频频涌现。
中国出海品牌已经历了从OEM到制造商品牌、设计品牌再到零售品牌的阶段。在服饰领域,兰亭集势目前或潜在的竞争对手还包括近两年来火速崛起的DTC出海服饰新品牌。尤其是去年以来,Cider、Halara等DTC出海服饰新兴品牌融资不断。而服装品类具备多SKU、决策路径复杂的特点,以DTC的模式运营发展具备更多优势。
今年9月,拼多多跨境电商平台“Temu”正式在海外上线。消息称拼多多在国内是全品类招商。不过,现阶段Temu主页促销图片及类目导航品类,主要集中在时尚女装、箱包皮具、鞋子、珠宝配饰等服饰配饰。在Temu首页,服装定价大多在10美元至20美元之间,或将意味着瞄准的同样是潜力广阔的快时尚服装市场。
另一个不可回避的焦虑与现实是,眼下,兰亭集势还游走在退市边缘。今年8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将11家中概股加入了“预摘牌”名单,其中也包括兰亭集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