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Canva可画

科大讯飞,这样一家常被投资者们看做高新技术公司的大厂,开始“不务正业”搞音乐了。

9月26日,科大讯飞在北京举办了主题为“音AI而声”的讯飞音乐厂牌发布会,它近年来在音乐产业上的布局也首次浮现在大众眼前。除了展示自身在音乐及各领域的技术落地运用外,科大讯飞还发起了一系列音乐内容招募、音乐人扶持计划,进军音乐领域之意展露无疑。

无独有偶,就在科大讯飞下场亲立厂牌前两天,一度被认为“已死”的虾米也再度以厂牌的形式复活,且操刀人还是阿里旗下大麦网。据官方公布的信息显示,这个名为“虾米音乐娱乐”的新厂牌将围绕内容、场景以及音乐人展开,同时会举办演唱会、音乐节等演出活动。

短短几天里,就有两家大厂将自建音乐厂牌推向台前,这似乎并不能用巧合来解释。考虑到此前7月腾讯被责令解除独家音乐版权,新厂牌的建立就显得更为有趣——在“独家”这一护城河被填平的当下,各大音乐平台对优质内容的渴求会推动更多独立厂牌诞生、崛起吗?还是说,传统“三大”厂牌(索尼、环球、华纳)依旧将主导内地音乐市场的下一个十年?

“破冰者”乍现

和许多人所想的不同,科大讯飞与音乐领域的关联度并没有那样浅。

2013年,科大讯飞曾推出一款名为“个性手机铃声”的铃声剪辑App,主打铃声合成技术;这之后,它又推出了搭载内容推荐功能的酷音铃声App。可惜,这些产品的结局不是石沉大海,就是因为黑料才闹得众人皆知,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20年,酷音铃声被“3.15”晚会曝出收集用户隐私。结果兜兜转转到最后,科大讯飞在音乐领域仍然籍籍无名。

若是不算科大讯飞这几次成效寥寥的尝试,“讯飞音乐”厂牌的推出应该是它首次对音乐领域展开深入探索。2019年它成立之初,业务范围已经包含音乐品牌营销、艺人经纪服务、媒体运营、文化产品等。按照科大讯飞的说法,讯飞音乐旗下歌曲截止目前总播放量突破200亿次,播放量过亿歌曲也达到30余首。

在厂牌调性方面,讯飞音乐更为强调技术——这无疑和科大讯飞的科技公司属性有关,例如,在音乐评估、定向推广、辅助创作等方面,科大讯飞基本都引入了自家AI技术。此外,讯飞音乐还推出主打AI+概念的词曲交易创作平台“词曲家”,根据官方给出的数据来看,这一平台时至今日已经积累词曲Demo数万首,只是讯飞方面并未透露具体数量。

图片来自讯飞音乐宣传

阿里大麦这边,重生的“虾米音乐娱乐”似乎更倾向于通过演唱会等活动打造厂牌调性。在此前的展会上,它公布了自家的自制音乐演出IP“虾米音乐节”,称将“从室内到户外,致力于打造理想生活场景”。另据虾米音乐娱乐公布的片单显示,本财年它还将以自制的方式推出22个主流音乐演出,涉及艺人包括韩红、陈伟霆、万晓利等。

此外,虾米音乐娱乐将主要依托阿里文娱的影剧综资源进行OST生产、制作、发行以及版权管理,目前,它推出的OST包括网剧《司藤》、电影《白蛇 2: 青蛇劫起》等。音乐人方面,虾米音乐娱乐建立了新人发掘服务体系,同时也推出新人计划等机制吸引音乐人加入。

不论科大讯飞和阿里是否真有切入音乐供应链的想法,它们如今的入局行为对内地音乐市场而言都是一个积极信号——这意味着,“三大”霸权之外的版权新秀正在冉冉升起。

王权没有永恒

虾米和讯飞横空出世前,国内音乐市场的新厂牌大多都是由独立音乐人创建,在单打独斗的他们背后,几乎看不到任何互联网或是科技大厂的影子。而另一边,则是“三大”和腾讯牢不可破的同盟——通过独家版权和建立合作厂牌,四方都从这场合作中获得了不小收益。

2016年,腾讯宣布获得中国音乐集团61.64%的股权,成为其大股东。紧接着,QQ音乐、酷狗音乐和酷我音乐合并,巨无霸腾讯音乐集团(TME,以下简称腾讯音乐)就此诞生。从艾媒咨询的报告来看,腾讯音乐占据了国内在线音乐市场的56%,远超网易云等选手。

图片来自TME官网

对版权音乐展开大规模采买可谓是腾讯音乐作出的最明智决定,这让它在对网易云的竞争中取得了决定性优势。依仗集团雄厚的财力,腾讯音乐成功拿下了“三大”旗下众多优质版权资源的独家代理权,以此吸引了源源不断的用户。另一边,它的老对手网易云却因侵权行为屡屡陷入舆论风波,在市场份额上也始终没能反超腾讯音乐。

为了保持优质版权不间断供给,腾讯音乐一直与“三大”保持着良好关系,四方的相互入股是投资者能看到的一方面,而它们合作建立的数个新厂牌也是很好的证明。

先是在2018年,索尼音乐集团与腾讯音乐共同成立了电音厂牌Liquid State,并官宣李宇春、谢霆锋、Alan Walker等艺人为合作伙伴;2020、2021两年间,腾讯又先后与环球,华纳两大音乐集团共建厂牌,不过,三方均未在对外宣传中提及厂牌详情。

Liquid State等新厂牌看似给了国内音乐人更多发展机会,但版权归根结底仍是被“圈养”在腾讯和“三大”们的围墙花园中。通过这些优质资源,腾讯音乐牢牢把持着它在在线音乐平台中的霸主地位,而“三大”也借版权费、“保底费”赚得盆满钵满。单以环球音乐集团为例,其2020年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高达13.66亿欧元,而这已是它连续第六年实现业绩正增长。很显然,这种资源高度集中的模式对全行业发展都极为不利。

幸运的是,当下腾讯音乐已经被勒令取消了独家版权合作模式,在内地音乐市场上,关于“三大”收割音乐平台和创作者的抱怨之声也越来越多。此前独立音乐人吴向飞微博维权一事,更是将海外大厂牌的不道德行为摆在了台面上。可以想见,继讯飞和虾米之后无疑会有更多新晋厂牌出现挑战“三大”的地位,而不断涌现的内地音乐人将成为它们生长的最佳土壤。

图片来自Canva可画

内地音乐市场走向拐点?

在过去多年的独家版权时代中,“三大”从受人尊敬的大厂牌一步步沦为了头号版权贩子。按照虾米音乐创始人王皓的说法,三大唱片公司“在全世界采购音乐,然后卖到世界各地”,几乎完全放弃了对音乐生产过程的打磨。在唱片公司对利益的追逐中,国内音乐人失去了从前优越的生长环境,内容质量自然难与当年多厂牌时代相比。

当然,历史车轮已经将上一个时代抛在了脑后,面对版权沟壑被填平的新时代,不管是音乐平台还是唱片公司都开始推崇优质内容,这或许会彻底改变国内音乐市场的竞争格局。

今年8月16日,环球音乐集团宣布了一项关于运营架构层面的重大调整,也就是所谓的“多厂牌运营战略”,而中国业务是它关注的重点。按照环球音乐的想法,环球音乐中国(Universal Music China)将作为旗舰,引导欧美乐坛顶流Republic唱片,以及时隔二十年再度重启的宝丽金唱片、EMI唱片入驻中国市场,形成多厂牌并驾齐驱的强大体系。

环球音乐方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高品质音乐内容”和“高效宣推策略及渠道”将是新厂牌的核心竞争力。环球音乐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CEO张松辉也曾在采访中提及,新厂牌将会以签约中国内地艺人为主,通过专业、全面且差异化的服务,将更多内地音乐人吸纳入环球音乐旗下。

音乐平台这一端,市场上的两名巨头——腾讯音乐和网易云音乐均表现出了对优质内容的渴求。在近期发布的财报中,腾讯音乐重点提及了自制、共创以及引入音乐内容这几点,意在扩充其内容库;网易云更是早早推出“石头计划”,将原创内容作为发力点,其举措包括但不限于培养原创音乐人、签约独家音乐人、与独立厂牌合作等。

图片来自网易云音乐宣传

毫无疑问,版权已经无法再成为音乐平台们的竞争优势,在可预见的未来,除了产品设计、调性(例如网易云的社区氛围)能给用户带来与众不同的体验外,平台在内容上的差距将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逐渐缩小。如果各大平台仍想脱颖而出,扶植更多的上游厂牌/自建厂牌以取得优质内容将是重中之重,这当然也会促进行业进一步恢复生机。或许某一天,华语乐坛能够重现21世纪初那百花齐放的黄金年代——无数音乐爱好者正期待着那一刻的到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