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平台掀起了关停潮,继百度、美团之后,轻松互助、水滴互助也宣布关闭。

网络互助平台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打开市场,源于其满足了用户“低成本善意”的需求。这个“善”既是对自己的善,也是对别人的善。

善,是无价的品德,但是善的作为却是需要物质基础的。如果可以用低成本来实现“善”,就可以得到极大限度地普及,毕竟“人之初性本善”,这是互助行为最美好的初衷。即使各类互助平台经常被各种负面消息笼罩,但在大众可接受的成本范围内,善意一直都在。低的试错成本,就是抵消负面情绪的基础。这就跟满大街都在叫卖的“9.9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有相通之处。

不过,当把“善意”前面的“低成本”条件去掉,善意还能如此普及吗?当别人发生不测,难以承受高额费用的时候,让你分摊1元、5元、10元,应该没问题。但如果要你分摊100元、500元、甚至更多,可能就会逼退一大波善心人。当互助对于自己的保障成本逼近于保险的保费时,你又会选择互助还是保险呢?

其实,当一个行当发展到一个阶段,市场出现兼并整合,大鱼吃小鱼,是正常的。但是互助平台的关停潮却不大寻常。这陆陆续续关停的平台都是头部互助平台,属于市场的大鱼,这些大鱼开始“逃离”,似乎透露出了一股不同寻常的味道。这是互助平台的拐点还是穷途呢?

互助平台陆续关停的原因主要有三种。

1.逆选择风险加大,均摊费用增加。

所谓逆选择,简单来说,就是身体出现健康异常了才开始加入互助计划,这样对自己更有利。

不只是互助计划存在逆选择,保险也存在逆选择。但是保险公司有一整套完善的逆选择风险控制机制,互助平台相对来说就要弱很多。基于大数法则,互助计划的成本一定会跟保险的成本趋近。

各个互助平台成立之初的均摊费用,跟现在的均摊费用相比,上涨了数百倍。回到前文所说的“低成本善意”,当其成本不再“低”,当其成本跟各类具有替代作用的保险相比,不再具有明显成本优势,互助平台的价值就可能被动摇。

2.企业IPO合规考虑。

互助平台非常依赖于资本,而资本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利益。IPO就是资本退出套现的最佳途径。

去年蚂蚁集团在披露招股意向书时,就明确表示“如因各种原因相互宝无法满足合规性要求,不适合蚂蚁集团作为上市公司继续经营,则蚂蚁集团将剥离相互宝业务”。

此次水滴互助关停,也有消息称与水滴公司IPO有关(未得到水滴官方证实)。

在去年银保监会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局《非法商业保险活动分析及对策建议研究》的文章中也曾提到:某些网络互助平台员数量庞大,属于非持牌经营,涉众风险不容忽视,部分前置收费模式平台形成沉淀资金,存在跑路风险,如果处理不当、管理不到位还可能引发社会风险。

近日宣布关停的轻松互助、水滴互助恰恰就是“前置收费模式”的代表。

3.盈利模式的瓶颈。

互助平台盈利有两大渠道:互助金管理费、流量变现、资金沉淀价值(前置收费)。

我们都听说过人口红利,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平台的流量是人口红利的折射,流量是网络平台的生命。所以各大网络平台不遗余力地争夺流量,“得流量者得天下”是也。

互助平台通过流量积累,不仅可以获取高额的管理费、广告费,而且可以把流量引向其它的产品线,例如保险、理财、贷款等等。

但是,当互助平台的流量逐渐见顶,监管压力越发增大,它对于资本的使命也许就到了功成身退的时候。

互助平台长期以来饱受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赞美和质疑。即便有的互助平台在这种矛盾的声浪中走到尽头,我依然认为互助计划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有力补充。我们需要的不是抹杀,而是让它变得更加阳光、透明、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