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伊利乳业,相信大家对它也都不陌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伊利的乳制品也是随处可见。它旗下拥有液态奶、冷饮、奶粉、酸奶和原奶五大事业部,生产的雪糕、冰淇淋、奶粉、酸奶、无菌奶等乳制品类更是达到了1000多个。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伊利也已从当初内蒙古的一个小小奶牛场成长成中国乳业举足轻重的龙头企业。在最新公布的全球乳业20强企业榜单中,伊利更是排名前九,成为亚洲第一的乳业巨头。

纵观伊利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它不仅仅是一家乳企简单的成长,更是映射了中国乳业由弱到强的历史缩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这家发展历史颇具传奇色彩的乳业巨头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

伊利最早的雏形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一个由95个养牛专业户组成的"呼市回民区合作奶牛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后来又形成了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厂。直到1993年改制后,内蒙古伊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才正式成立。

而在伊利的发展历程中,其中有一个人对伊利的卓著贡献就不得不提。他就是伊利的董事长潘刚,恰巧在伊利改制的前一年就进入伊利当了一名质检员。凭借着认真负责和出色的工作能力,仅用两年的时间潘刚就从基础的质检员升职为质检部部长。

随后潘刚更是一路节节高升,从质检部部长到生产部部长、伊利集团矿泉饮料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在1999年,他更是主动提出组建了伊利液态奶事业部,帮助伊利实现液态奶业务的突破。

仅四年的时间,伊利液态奶的收入就从六千万增长到四十六亿,带动了中国乳业的发展,开启了中国液态奶的时代。到2004年,伊利因高层出现动荡,潘刚在情况紧急的情况下被迫赶鸭子上架接手了伊利的重担。至此,潘刚与伊利的名字正式被捆绑在一起。

不得不承认,潘刚作为伊利的董事长,他的经营管理能力是相当的出色。伊利在他的手中不仅度过了最初的难关,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更是一路高歌猛进。在我国的乳业市场中,伊利与蒙牛形成了中国乳业的双寡头局面。但值得注意的是虽为乳业双巨头,去年蒙牛的净利润却只有伊利的一半。

而这其中造成巨大差异的原因之一,也跟伊利、蒙牛在广告上的投放也不无关系。据财报数据显示过去的四年里,伊利每年的广告投入都是逐年增加,到2018年的广告营销费用已经达到109.55亿元。但蒙牛在广告上的投入也就只有70.06亿元,从广告投入与净收益来看,伊利的成绩明显比蒙牛好。

可见俗话说得还是很有道理的,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伊利在广告上的大手笔投入也让它获得了相应的回报,不仅收入逐年递增还提升了知名度。据伊利最新公布的2019年一季度财报,伊利实现营收230.77亿元。在这样的形势下,伊利距离千亿营收的目标确实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