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新加坡公司Sea(冬海)旗下的Shopee业务,传出裁员消息,并且是以全员大会的形式宣布。最快的一批已经裁完,补偿标准为N+2,但试用期人员没有N+2。这是继上个月Shopee取消offer之后,再一次减员增效的动作。

根据冬海集团最新财报,Shopee第二季度整体调整后EBITDA亏损6.48亿美元。在Shopee的拖累下,母公司二季度净亏损9.3亿美元。

冬海集团由新加坡籍中国移民李小冬创立,旗下拥有电商台平台Shopee(电商+外卖、即时配送等本地生活服务)、游戏平台Garena及数字支付平台SeaMoney。简单理解就是东南亚的腾讯互娱+淘宝天猫+支付宝。业务体系类似三级火箭,以Garena为基础,来创造现金流和利润,以Shopee来保持收入持续增长,以SaeMoney为想象空间。在这个庞大的业务体系和持续增长的带动下,冬海股价2021年10月达到372.70美元,李小冬也一度成为新加坡首富。然而,自2021年11月以来,冬海集团股价一路下行,目前只有不到60美元,还不到之前的20%。

冬海集团有东南亚小腾讯之称,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了腾讯在资金和资源上的鼎力支持。然而,从今年年初开始,腾讯的支持开始收缩。2022年1月4日,腾讯减持冬海股票,套现超过30亿美元。减持后,腾讯持有的股份从21.3%减至18.7%。9月6日,腾讯首席运营官任宇昕,辞去冬海集团董事会职务,并且已经生效。

然而,就在一年前,Shopee的状态还是人生得意马蹄疾,这家立足于东南亚的电商平台用了4年时间,打败了阿里旗下的lazada,成为最受欢迎的电商平台。冬海集团的股票也在2020年一年上涨9倍,最多时市值达到2000亿美元,超过京东、拼多多等中国公司。从2021年开始,Shopee开始了业务和人员扩张之路。2021年下半年,Shopee又进入了印度,以及更遥远的欧洲,陆续在西班牙、波兰、法国等设立站点。

除了业务扩张之外,Shopee在人员上也是大肆扩张,在新加坡总部之外,先后在深圳、上海、北京设立研发中心,从阿里、腾讯、美团、字节等公司高薪挖人。在最疯狂的那段时间,几乎每一个大厂的核心技术人员都接到过为Shopee招人的猎头电话。而且由于股价很高,Shopee用少量的股票就能给得起超过腾讯阿里等大厂30%以上的薪资总包。比如腾讯给一个新入职的11级工程师开160万的offer,那我就给240万。不过,如果一个候选人去年10月加入Shopee,总包240万,其中140万现金,100万股票,由于股票暴跌,那他今年的总包会变成140万加每年不到20万的股票,只剩下160万了。

去年11月,Sea曾经在二级市场募资60亿美元,开拓全球市场。但Shopee欧洲出师不利,先后退出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3月底,又被迫退出印度市场和拉美的阿根廷市场。同时,用补贴和高额营销费用创造的增长很难持续,Shopee收入涨幅持续放缓,同时,营销费用、行政费用,研发费用成倍增长,这些成本对一家尚未盈利的公司来说,是沉重的负担。去年融资的60亿美元也在迅速消耗中,Shopee陷入了业务增速放缓,但成本又居高不下的局面。

如果放在5年前,这种靠补贴换增长的模式没有任何问题,毕竟滴滴就是这么拖死快的和优步的,Tik Tok最初的增长也是靠大规模的投放完成的,但在全球股市低迷的今天,这种模式已经不被二级市场的投资人认可,众多投资者用脚投票。Shopee和母公司Sea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随着Sea股价暴跌,一度不缺钱的Shopee也开始减员增效,先是8月份取消了众多接到新加坡总部工作的offer,造成了“人在新加坡,刚下飞机,一人一狗,但工作却丢了”的局面,又从9月份开始各个业务收缩裁员。

今年以来,Shopee持续缩减成本,例如在东南亚市场上调了佣金费、支付费和包邮费率等交易相关的费用,接连关闭法国、印度、西班牙等站点。

作为一家有着浓厚中国互联网基因的新加坡公司,中国互联网大厂走过的路,Shopee和冬海集团,看上去也要重走一遍。

看来新加坡的冬天,也挺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