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签表上计量单位为250克

“雪糕刺客”引发热议后,人们开始发现,潜伏在身边的“刺客”不仅仅是雪糕,他们晒出了自己购物时遇到的各式“刺客”:水果刺客、话梅刺客、软糖刺客、卤味刺客……

为了躲开这些不经意的“温柔一刺”,消费者们也开始互相“取经”、沟通对策,用直接拒绝、明确说出预算等方式,试图向各类“刺客”说不!

据了解,7月1日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开始施行。该规定要求,不标示或者显著弱化标示对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不利的价格条件,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属于价格欺诈行为。

市民吐槽看错价签多花钱

武汉市民朱女士介绍,前不久,她带孩子经过武昌中北路一处卖软糖的铺子,孩子闹着要买糖,她答应了,服务员拿了一个装糖的一次性袋子,让其自行用夹子挑选需要的软糖。

“这些软糖各式各样,被装在一个个透明的小格子里,挺好看的。”于是,朱女士每一样取了一些,“我扫了一眼价格,看到标的9.8元,想着也不贵。”

没想到,称重买单的时候,才知道一袋软糖竟然要100多元。

“不是9.8元一斤吗?为什么这么贵?”在店员的指引下,朱女士这才仔细看了价签,原来,价签上写的9.8元/50克,计量单位并非她习惯性理解的500克。

碍于面子,朱女士最终买了单,过后忍不住发朋友圈吐槽:“看来下次买东西,还是要把眼睛睁大点。”

在社交平台,类似的吐槽不在少数。

此前,1600元/斤的话梅登上热搜。一位短视频博主称,自己买了两颗话梅,花了50多元。视频中,他表示,由于看不太清楚价签,询问店员话梅是否为160元/斤(500克),对方回应道,是160元/两(50克)。随后,博主问是否可以只买一个。在店员“两个起卖”的回复下,博主买了两颗话梅,共花费51.2元。

网友们纷纷分享自己的相似经历,大多是因为错看或漏看以克数称重,错误预估了零食的价格。

记者探访散称食品“刺客”多

7月28日,极目新闻记者探访了武汉多家卖场和街边小店,发现确实有不少散称食品,单位是以50克、100克或250克为单位。

在粮道街紫燕百味鸡,记者看到,价签表上,夫妻肺片、香辣鸡翅根、香辣鸭翅等等卤味,计量单位均为250克。

记者以顾客身份咨询,为何标注的是250克的价格,而不是500克。店员表示,一直以来都是这样标的,公司统一安排,如果想知道一斤的价格,可以直接问店员,店员会告知。

记者注意到,一位顾客买单后的购物小票上显示的夫妻肺片单价219.6元/千克。而价签表上显示的,夫妻肺片54.9元/250克。

记者看到,周边其它几个卤味店,价格多以“斤”为计量单位。

随后,在中北路一家大型卖场及几处街边小铺,记者分别看到了以50克为计量单位的软糖、话梅,以100克为计量单位的巧克力等。

除了“食物刺客”外,还有一些“饰品刺客”。

前不久,一位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吐槽,在商场逛街时,忘带扎头发的皮筋,随手在饰品摊位上拿了个发夹就买单了,结果花了99元。“真是越想越生气,因为发夹都是一排一排挂在墙上,没有看到明显的价签,结完账感觉这几天的砖白搬了。”

专家建议发现“被刺”可及时投诉

那么,为何频频有类似“刺客”出现,刺伤消费者的钱包呢?

记者探访发现,“刺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部分商家没有明码标价或标价模糊,尤其以散装称重食品类商家为主。

陈欣(化名)曾在汉街做了一段时间糖果生意,她介绍,她也是看其它同行用类似的标价,自己效仿的。50g的计量单位早期用于卖茶叶和滋补品,比如花茶、虫草等,后来被零食品类拿来使用,“50g的零食量很少”,而且相较于前面的价格,一些商家故意把50g写得很小,不容易被关注到,有的顾客甚至把50g的“g”看成了“0”,误以为是一斤(500g),不知不觉就被套路了。

“现在只要贵一点的散称食品,都会以50g/100g计重,形成看上去单价更低的错觉。”陈欣表示, 食品类的包装分为散装和预包装,一般来说,散装的单价会更高,因为它没有形成规模化,再加上对重量不好预估,种种因素叠加,造成散装零食的单价水涨船高,但这种做法也确实引起了部分顾客的不满,她也曾遇到过顾客发现真相后,直接留下商品离去,选择不买。

在网上,也有网友针对各种“刺客”给出了一些建议:下手前先看清楚价格,买完重新核对价签是否准确;或者直接告诉店员自己的预算,让其根据预算合理匹配商品;如果已经“被刺”,不用碍于面子硬着头皮买单,对于超出预算的部分,直接放弃。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线下渠道更依赖口碑和回头客,更应该注重价格管理。对于一些虚标价格、价格模糊,或是通过其他方式引导人群进行消费和购买的品牌,消费者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反映。

极目新闻记者梳理发现,7月1日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开始施行。该规定要求,不标示或者显著弱化标示对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不利的价格条件,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属于价格欺诈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