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龙卷风的破坏力有多强吗?能把大树连根拔起,把建筑物吹倒,或把部分地面物卷至空中。

而失业,就像一股强劲的龙卷风,所到之处破坏力十足,并且正在席卷全球。

不知道你最近有没有相同的经历:朋友间打电话,闲聊之余总会问上一句“你们公司还行吧?”亦或者是“工作还挺好的?”

听到回答:一切正常。电话那头会回一句:那挺好。

虽然谁都没有明说,但是似乎每个人,都在感受着来自身边的、强烈的失业危机感。

国际劳工组织今年1月发布的《世界就业和社会展望:2022年趋势》预计,2022年全球失业人数将达2.07亿,高于2019年新冠疫情前1.86亿的失业水平。

而在国内,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4月份,我国失业率统计为6.1%,以广州、上海、北京、武汉为代表的31个中国大城市,其失业情况,甚至已经比肩疫情之初全国居家隔离时期。

更令人焦虑的是另一组数据:截至4月份,16-24岁人口失业率为18.2%。

这意味着,在16-24岁涵盖的2020和2021届的高校毕业生中,2020届毕业生数量为874万,2021届为909万,总共1783万人,按18.2%的失业率算,失业人口超过324万人。

这个数据还没有算上2亿的灵活就业人员,以及即将在7月份毕业的1076万名2022届高校毕业生。

而就业率也不容乐观。

根据中国就业研究所发布的《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的求职人数对比去年底增加了34.64%,但招聘需求却只增加了5%。

所以,不是年轻人不想工作,而真的就是没有那么多工作。

面对失业和就业,有的人选择降级择业,有的人选择奋力一搏,而有的人则彻底躺平

而你,会如何选择呢?

失业大幕拉开

阿里裁员30%、腾讯裁员10-30%、爱奇艺裁员、滴滴裁员、B站裁员、京东裁员,2022的上半年,似乎一直笼罩在互联网大厂裁员的魔幻世界里。

不只互联网大厂,其他行业上到几万人的大公司,下到几十人的小公司,甚至是连锁幼教机构,都在上半年拉开了裁员的大幕。

在知乎上一些关于失业的问答里,充满着现实的残酷。其中一个热门问题“今年真的有很多破产,很多人失业吗?”浏览量高达1800多万。

有人说:“房子我已经断供了,月供18000真的无力支撑下去。银行动不动打电话,动不动收到律师函。没想到失业后重新找一份工作是这么难,不是嫌弃年龄大,就是没有合适的岗位,第一次发现原来平台真的会带给人好多东西,少了平台自己什么都不是。

放下身段去开滴滴了,不过还是没想到现在滴滴竞争这么激烈,经常等半天接不到一单,平台补贴也不同往日……说多了都是泪,目前征信黑了,怕影响家庭也离婚了,接下来走一步算一步吧……”

也有人说:“是的,我周围打工的人都回来了,因为厂完蛋了。我也好不到哪去,这几天吃的馒头,硬就用水泡着吃,撒点方便面调料包。本来没活干就算了,结果前几天手机沾水读不出卡,修手机的是个傻缺,修的手机摄像头闪光灯打不开……买了个二手手机,起码买东西还能扫码,想回家还要自费隔离,一天180,不管饭。怎么回家呢,生活逼的我想卖血,唯一庆幸的是自己没有结婚,没有孩子,不用一块受苦。最对不起的就是妈和爸,供我读书,盼我成才,到头来我就是一个普通人,没有谷爱凌,丁真那样的璀璨夺目……一年多没回家了,真的想回去。”

更有还在工作岗位上苦苦挣扎的人说:“目前还没失业,但感觉很不好,对未来充满了担忧。别人家庭年收入几百万几十万,我拖全国人民的后腿了,家庭年收入12+万。单位国企,已没落多年。今年劳保停发,生日卡取消,绩效取消,能停的都停,只剩基本工资了,扣完保险也就两三千块钱。前几天单位开会,主题是生存下去,我们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心里说不出的沉重。手里没粮心里很慌,目前一分积蓄没有,3000元以上都拿不出来,还欠一屁股的债。”

现实的冰冷告诉我们,即使你现在的工资只有3000元,你都应该认真感谢你的老板,感谢他没有让你成为2022年失业大军中的一员。

失业 你准备好了吗?

有人说:“2022年,打工人在失业和找工作的路上,大大小小的老板都在破产和破产的路上!”

据东方财富choice统计,截至4月30日A股共有4,650家企业公布了员工变动人数,其中有1,697家企业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裁员,裁员总数为909,993人。

更多人开始焦虑。于是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场面:一大批清华北大博士去应聘城管,无数的名校博士去应聘小学教师。

失业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失业,我们却无能为力。很显然,面对失业和就业问题,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准备好。

失业,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性灾难,它更是一种社会性剥夺。失业者不仅失去了生计之源,也失却了其社会身份和功能,他成了一个被遗弃者──一个没有社会功能、没有社会身份的人,一个社会对他而言毫无用处也毫无关系的人,不就是一个被遗弃的人吗?

对于失业问题,历史曾经给过我们经验和教训。

中国上一次大规模下岗发生在1993年—1998年。自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国有企业面临改革开放以后所带来的种种冲击。进入九十年代,大量国有企业效率低下,三角债频发。 在此关键时候,国有企业重组也就成为必然,进而引起重组后各企业大量裁员的下岗潮。在当时虽然引起部分下岗职工的不满,但是从长远来看,对企业的发展却是非常成功而且影响深远。

如今回看93年的下岗潮,让很多原本将人生寄托在国企这个铁饭碗上的人,被迫一改躺平退休的心理,开始下海经商,改变思路,最终闯出了自己的新生活。

稳就业,国家在出手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杨荫凯在6月28日举行的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10年间解决了1.3亿人的城镇就业问题,我们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

而对于这一次的大面积就业问题,国家也自然不会袖手旁观。近期,全国多地“稳就业”政策密集出台,近两月全国就有31个省份发布了“稳就业”相关政策。

目前,已有30个省份发布政策,提出企业招聘毕业生可享受一次性扩岗补助。24个省份补助标准为1500元/人,6个省份补助标准为1000元/人。此外,上海日前发布通知,对今年3-12月期间招录本市2022届高校毕业生,签订1年及以上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的企业等用人单位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标准为2000元/人。

而从各地政策内容来看,31个省份均提到要加大岗位开发力度。其中,超8成省份提到要拓展基层就业岗位、募集见习岗位,超6成省份提出要扩大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岗位招录规模。另有半数以上省份提出,要加大重点工程以工代赈力度,为农民工就业创造更多机会。

以北京为例,根据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聚焦重点行业企业用工服务、重点群体就业保障等方面,发布的《北京市稳就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显示,北京将进一步支持企业稳岗扩岗。通过落实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一次性创业补贴、一次性扩岗补助等系列政策,支持企业在稳定现有岗位的基础上扩大招工用工规模。同时,开发疫情防控相关就业岗位,包括防控一线急需的核酸检测、保洁、消杀、转运、配送、秩序维护等临时性岗位。

围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规划和建设进展,利用社会化管理服务专员、家政服务、再生资源回收、便民理发、果蔬零售等社区服务性岗位,促进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同时,北京还将鼓励各区集合区域特点制定创业扶持政策,全年实现新增参保创业单位4万户,带动就业岗位20万个。

灵活用工将改变就业习惯

其实,如果不能找到心仪的工作岗位,不如转变一下就业思路。

比如最近两年兴起的灵活用工,就是不错的思路。

2021年底,中国人民大学灵活用工课题组等发布的《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显示,2021年中国有61.14%的企业在使用灵活用工,与2020年的调研结果相比,我国灵活用工比例上升了5.46个百分点。

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经达到了2亿人左右。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企业的灵活用工,在用工数量和涉及的岗位上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包括我们常说的“互联网大厂”,正在把越来越多的岗位转为外包用工。此外,原先一直采用劳务派遣作为补充用工的国有企业,现在对更加机动灵活的外包用工也越来越开放了。

有人说,灵活用工就像就业市场的蓄水池,为低收入者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为用工企业降本增效。

有人预测,未来灵活用工会成为一种主流观念。全球化不可阻挡,数字化也不可阻挡。社会科技的进步,客观上为灵活用工带来了更多的空间和机会。

数据显示,2020-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灵活就业率均超过16%。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受疫情影响,高校毕业生出国深造人数有所减少,更多毕业生选择了灵活就业等新模式。

面对就业问题,主动出击远比坐以待毙实际得多。

仰望星空能看到光

在失业面前,我们依然要相信,熬过了“黎明前的黑暗”,才能看见那道希望的光。

本就一团糟的2022年,我们更不应该放弃。

我们应该努力地充实自己,总结不如意工作中的惨痛教训,要保持持续学习的能力。

我们要相信,人生并没有一帆风顺,总会陷入困境,跌入可怕深渊,失业的焦虑不可避免,那就选择拥有战胜焦虑的能力。

我们应该对明天充满期待,偶尔仰望星空,会看到一道光,然后感恩自己走过的路,每一步都是成长,是历练,是治愈自己的解药。

俞敏洪常说:“追求卓越,挑战极限,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如今,他带着失业的老师们走向了辉煌,我相信我、你、我们,只要有希望,都可以重新站上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