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位阿里功勋老臣,将退出权力中心。

3月1日,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在内部全员信中宣布,公司旗下的本地生活集团董事长、饿了么CEO俞永福将于阿里本财年结束时(3月31日),卸任在本地生活集团的管理职务,转向阿里eWTP科技生态基金,以投资的方式进行更多国际化探索。

信中话术似曾相识。阿里前CEO张勇离任时,也获得了阿里的10亿美元科技基金投资。

俞永福曾是与戴珊、蒋凡齐名的“阿里明星高管”,2014年进入阿里后,他首先担任UC移动事业群负责人,仅用短短一年时间,就带领高德地图打败百度地图、坐上地图行业头椅。2015年,即阿里上市的第一个年头,俞永福全票当选第一届合伙人,阿里内部对他的能力认可度显而易见。

2021年,俞永福接手包含饿了么、高德地图在内的阿里本地生活业务,并带领饿了么在2022年第二季度首次实现单位经济效益由负转正,但却在阿里“1+6+N”改革进入到关键阶段之时,选择了急流勇退,难免让外界猜疑声四起。

救火的俞永福

俞永福与饿了么,彼此相互成就。

早在UC任职时期,俞永福便先后通过剥离非中心业务、聚焦手机浏览器,带领UC完成从传统运营到移动浏览端的转变,推动后者市场估值增长2000倍。

2014年UC被阿里收购,俞永福也一起进入阿里的战略决策委员会。从大家熟悉的阿里十八罗汉的故事可知,马云喜欢用“自己人”,允许俞永福这个“外人”进入集团最高决策团,可见对其的信任。

将本地生活业务交给“可信的俞永福”,体现了这条业务线的难啃程度,以及阿里对其的重视。

中国的本地生活市场是一块大蛋糕。据艾瑞咨询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该市场规模达19.5万亿元,预估到2025年这个数据将增长至35.3万亿元。

但分蛋糕的玩家也很多。据《2020年Q2中国外卖行业发展分析报告》,截至2020年上半年,行业头部的美团的市场份额已达68.2%,同时期的饿了么占比仅25.4%;

2021年,美团继续发力,确认科技为第二增长曲线的重点突破口,将企业战略升级为“零售+科技”,彼时的饿了么及整个阿里本地生活业务,则更多被看作是原有核心业务的导流渠道,发展受到制约。

2020年,字节跳动逐步绘制本地生活版图,旗下的抖音推出了团购、酒店预订、门票预订等功能,旗下的星图平台上线了达人探店任务。京东则在更早些时候,便将维修、家政等生活服务加入到商品类目中,并依托自身物流能力推出小时购业务。

2021年,本地生活市场百家争鸣,饿了么只能在夹缝中生存。上任后,俞永福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减少亏损上,制定三年战略方向“四纵四横”,指向饿了么超级APP、即时商流超算平台、测试效率体系、评价激励效率体系等8个平台和体系,在集团内部提升运作效率,在用户群体中提升活动变现效率,并完成本地生活集团的业务资产整合。

2021年7月,阿里宣布进行组织架构大调整,将高德、饿了么和飞猪整合为生活服务板块“飞高了”,由俞永福分管,向时任阿里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汇报。

在这之后,高德地图再次进行品牌升级,将“生活服务”明确为公司新战略方向,正式升级为“出门好生活开放服务平台”,试图“用一张地图承载衣食住行”。

来到2023年3月,饿了么到店业务(原“口碑”)与高德的合并案终于靴子落地。此后,阿里旗下所有的本地生活到店将统一整合在高德地图的入口中。

据阿里财报,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三个月的未经审核业绩中,旗下本地生活集团收入同比增长13%,至人民币151.6亿元,集团亏损继续收窄,这主要由饿了么和高德的强劲增长所致。

意味着,俞永福的改革,正有效地将本地生活集团拉出依赖母公司补贴亏损额的沼泽,并打下了一个健康的运营基础。

卸任消息被公布后,俞永福便给饿了么、高德业务板块发送了内部邮件,解释其离开的原因:“今天高德和饿了么的业务状态和班委能力可以让我放心的放下,我有勇气在下一个十年在国际市场重开一局。”

乍看之下,是一个关于功成身退的故事,但站在本地生活集团的角度重新审视前方的障碍,故事似乎没那么美好。

饿了么还有一堆破事

本地生活集团的现况并不乐观。

以饿了么为例,其在2018年被阿里联合蚂蚁金服集团以95亿美元全资收购。阿里的收购目的是弥补自身在新零售本地零售领域的不足,可见当年其对最后一公里市场的渴求。

阿里之所以选择饿了么,是因为彼时的后者是中国第二大外卖平台,拥有庞大的终端消费群体,与第一大的美团难分高下。据《2018-2019中国在线外卖行业研究报告》,2018年中国一二线城市在线餐饮外卖订单量份额分布中,美团外卖份额达51.8%,饿了么为47.4%。报告曾预测,美团虽深耕三、四线城市,但未完成对下沉市场的开发,饿了么仍有进军空间,未来两家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不过阿里入主并未将饿了么做大做强,反而拉大了与美团之间的差距,并在小红书、抖音等新兴平台的冲击下,品牌辨识度和消费者忠诚度逐渐变弱。就连饿了么创始人也表示,如果没有中途被阿里收购,饿了么本该在2018年实现IPO的。

另一方面,从相关财报数据就可窥见,饿了么当下是表面趋好,实则内里尴尬,俞永福仍有诸多需要优化的空间。

阿里的大文娱集团、菜鸟集团、国际数字商业集团在2023年第四季度的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8%、24%、44%。本地生活集团收入增长仅为13%,跟不上“同门兄弟”的步伐。

而且,本地生活集团的收入涨速远不及订单量的涨速。据财报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集团订单同比增长超20%,年度活跃消费者超3.9亿人次;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财年及季度,本地生活分部服务订单量分别同比增长超过25%及约9%。

可见,本地生活集团的收入提高,主要是成本边际效应的功劳。

换句话说,是依赖活动、补贴等降本增效的手段,在存量市场中尽可能获得更多订单,让每笔订单亏的钱少一点,在账目上实现亏损收窄。

阿里要放弃饿了么?

阿里的优先级不在本地生活业务,饿了么及背后的本地生活集团,正处于阿里划分的“非核心资产”范畴中,虽业务已经成熟,但经过多年发展仍处于亏损状态。

阿里董事会主席蔡崇信曾多次表示,阿里要聚集核心的电商、云业务,其他非核心资产要逐渐剥离;

马云也在2023年11月拼多多开盘暴涨18%后,在内网激动地说:“阿里会变,阿里会改。”

实际上,在2024财年的前9个月,阿里已完成17亿美元的非核心资产出售,并表示“正慢慢退出传统零售业务”,首当其中是银泰百货、高鑫零售。

银泰百货是一家互联网百货公司,于2014年吸引阿里入股,曾辅助阿里完成百货的新零售变革;高鑫零售是拥有大卖场和电商业务的零售企业,于2017年被阿里收购。如今,它们都将成阿里的“弃子”,同时被阿里边缘化的还有新零售领域。

与此同时,饿了么也被阿里摆上货架。2023年12月和2024年1月,坊间两次传出“字节跳动将以70亿美元收购饿了么”的风声,均被饿了么否认。阿里CFO徐宏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饿了么仍处于集团的重要地位,“饿了么对于阿里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近场资产”。

但同一时间节点,《财经十一人》在报道中称,字节跳动和阿里的分歧,一在于价格,字节跳动出价70亿美元,阿里的目标价格是75-80亿美元;二在于收购形式,字节跳动只想保留饿了么的即时配送团队。

收购行为孰真孰假,还未能下定论,但与2018年阿里收购饿了么的95亿美元作对比,如今后者在大家猜测中的70亿美元收购价,明显看出其的市场价值和号召力都在大大缩水。

阿里如果失去饿了么,那么本地生活的故事也就只剩下网约车服务。以目前网约车的市场格局来看,滴滴的地位依旧不可动摇。根据洞见数据研究院、易观分析等平台公开披露的信息,即便在App下架期间被其他竞争对手瓜分了近20%市场份额,如今的滴滴仍然保有70%左右的市场份额,仍是国内网约车行业的头号玩家。

阿里不能将“近场”的所有未来都押宝在滴滴依旧具备统治地位的网约车业务上。饿了么的存在依旧具有丰富用户体验、分摊经营风险的战略级意义。

这样一来,经过俞永福的操盘,饿了么与高德就成为了无法完全割裂的统一体,要不一起打包出售,要不继续在阿里的体系内抱团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