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茅”大跌。

8月14日,金龙鱼的股价大幅低开,收报37.04元,下跌超过10%,市值仅剩2008亿元。

与145元/股的历史高位相比,公司股价跌幅超过70%,两年半时间,市值蒸发超过5800亿元。

股价下跌,与业绩不及预期有关。此前一个交易日,金龙鱼发布半年报,净利润腰斩。

金龙鱼董事长郭孔丰曾表示,自己会花七成以上精力在中国业务上,因为中国是发展前景最大的市场。

不过,事与愿违,他交出了金龙鱼上市后的“最差中报成绩单”。

利润大降

过去两年,对于金龙鱼来说,非常艰难。

一是疫情影响,销量受限;二是大豆价格飙升,成本上升。

业绩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局面。2021-2022年,公司营收分别为2262亿元、2575亿元,净利润仅分别为41.32亿元、30.11亿元。

今年以来,投资者对金龙鱼是抱有一丝期待的。中期业绩出炉,大失所望。

1-6月,金龙鱼的净利润仅为9.66亿元,同比下降51.13%;扣非净利润0.14亿元,同比下降99.4%。

其实,一季度的表现还算亮眼。归母净利润为8.54亿元,同比增加645.99%。

二季度的盈利水平直线下降,净利润仅为1.12亿元,为上市以来单季最低,同比下降94%。

尤其“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业务,损失惨重,收入成本倒挂,单单毛利,1-6月,就赔了1.4亿元,去年同期则赚了34.2亿元。

“这与下游养殖业持续不景气有关。”业内人士指出。

郭孔丰走的是“吃干榨净”的精深加工模式。

金龙鱼食用油的生产过程中,二成产物为毛油,加工后成为食用油,剩余八成为豆粕,作为饲料使用。

“今年上半年,我国现货豆粕市场整体呈现W型的行情走势。”布瑞克农产品集购网高级分析师王晨告诉《21CBR》记者。

豆粕价格由1月的4800元/吨跌至3月的3700元/吨。4月中旬接近4500元/吨,6月初再度回落至3700元/吨。

“生猪主要饲料为豆粕,生猪数量持续下滑,直接导致豆粕的需求减弱。”王晨解释。

金龙鱼方面也坦承,“生猪养殖普遍利润不佳,抑制了蛋白饲料消费需求,豆粕也面临替代问题,‘饲料原料行业’盈利空间受挤压。”

空间有限

金龙鱼是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家族的产业,创办者是其侄子郭孔丰。

金龙鱼的控股股东为Bathos,持股比例达89.99%,其背后是郭鹤年家族的丰益国际。

郭孔丰靠“小包装食用油”,让金龙鱼成为国民品牌,并于2020年在深交所上市。

同年,金龙鱼的营收达1949.22亿元,远超贵州茅台、海天味业等“茅指数”上市公司,人称“油茅”。

相比茅台,金龙鱼缺乏想象空间。

国家放开了名酒价格管制,企业对产品拥有自主定价权,但粮油米面属涉及民生的刚性产品,价格受控,企业提价空间有限,原材料价格又容易受多种因素影响。

郭孔丰一度用调味品为金龙鱼讲述“新故事”。

因为调味品拥有稳定的提价周期,能缓解原材料的上涨压力,还拥有稳固经销商系统,能提升金龙鱼的整体盈利能力。

郭孔丰动作频繁。

比如,推出“丸庄”酱油,收购梁汾醋业,成立花生芝麻业务部,又在今年6月布局广式酱油产品,还在广东阳江筹建工厂。

官网显示,金龙鱼手握酱油、醋、芝麻油、花椒油、藤椒油、芝麻酱、蒸鱼鲜、焖烧豉油、淋鲜甜等多种产品。

遗憾的是,反响平平。

在业内人士看来,“金龙鱼并没有打造出真正的第二招牌,更像是原有产品线的补给,新品类占位。”

引入“丸庄”酱油8年后,金龙鱼仍表示,产品处于培养与爬坡期。

“调味品市场细分品类竞争激烈,且有海天味业、厨邦、美味鲜等头部企业占据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寻找新路

事已至此,如何破局?

公布中报前3天,8月9日,金龙鱼表示,部分央厨工厂已开始生产预制菜产品。

“想要在中国食品行业成功,一定要能走在行业的前面。”郭孔丰曾表示。

预制菜和中央厨房,就是郭孔丰的新故事。

艾媒咨询预计,2026年中国预制菜规模约为10720亿元。

天眼查也显示,我国现有预制菜企业6.3万余家,去年新增注册企业1690余家。

在金龙鱼看来,“预制菜工业化发展需要贯穿上中下游全产业链,金龙鱼恰具备上及农业、下至C端的完整产业链实力,且拥有在厨房食品行业深耕多年的经验。”

2021年,金龙鱼成立央厨食品事业部,希望从米面油等基础产品逐步向调味品、预制菜业务延伸。

其中央厨房园区正逐步落地投产。今年2月,其兴平市央厨项目,为当地五家学校提供学生餐。

“园区一期在逐步完善,预计建成后日产10万—12万份学生餐。”金龙鱼回应。

沈阳、廊坊的央厨项目也预计在年内投产。

其中,沈阳央厨预计以学生营养餐为主体,预制菜调理包为辅品。

廊坊项目则将聚焦学生餐、养老餐、政企餐等团餐供应。

“靠品牌、规模效应及产业链完整度,金龙鱼‘大厨房战略’成功率较高。”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告诉记者。

金龙鱼第一个央厨项目的产能仍在爬坡期,短期内难成为新的业绩增长极。

郭孔丰,压力仍未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