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3月,菜鸟宣布将追投30亿元补贴菜鸟驿站站点,继续强化送货上门服务)
“1+6+N”组织变革后的首份阿里财报,菜鸟又一次成为阿里高增速的排头兵。
结合今年以来的高频举措,组织变革后菜鸟的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各业务板块都通过高举高打来构筑起新的护城河。
明显的感觉就是,菜鸟的打法更激进了。尤其是国内供应链、国际快递方面,菜鸟都瞄准了一梯队的标准,并试图突破极限。一个典型的事件便是,菜鸟推出国内“半日达”、“全球五日达”等拳头时效产品。
当然,这种产品上的竞争力,也正在反馈到菜鸟的业务增速、盈利能力上。
1、靠产品力打造竞争力
8月10日晚,阿里巴巴集团发布截至6月30日的2024财年第一季度财报。这也是反映其“1+6+N”组织变革进展的首份财报。
财报数据显示,阿里多个业务集团高速增长。其中,菜鸟集团本季度营收231.6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经调整后的EBITA达8.77亿元人民币,该数据在各大业务分部中已经仅次于淘天。
本季度,菜鸟再次释放增长的潜力,成为阿里巴巴体系内的排头兵。增速之外,优质服务加上科技引领的运营优化,让菜鸟盈利能力得到改善。
当然,作为商流的重要支撑,菜鸟与国际数字商业的高增长,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阿里抓增量市场时的业务协同。
对比国内快递行业的现状来看,菜鸟正在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
根据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快递业务量(不包含邮政集团包裹业务)累计完成595.2亿件,同比增长16.2%;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5542.9亿元,同比增长11.3%。
这种行业背景下,头部快递玩家想要跑出漂亮的增长曲线,并不容易。目前来看,以“通达系”为代表的加盟制玩家在业务规模上稳居头部;而这种存量市场竞争下,大家基本靠“价格战”血拼,打排位赛。
而排位赛的焦点,都围绕市场渗透展开:加盟制快递想要跑入时效市场,直营制代表则也想渗透经济型快递。
不过,随着“通达系”、极兔等网络将“价格战”打到白热化程度,直营制代表们率先转了向。
顺丰的丰网以被极兔收购走向结束,顺丰开始聚焦主业;京东物流的众邮快递至今在市场上也没有激起足够的水花,京东物流战略上以收并购的方式进行布局其他产品。
头部玩家们用实际行动,承认了企业的边界。
而在菜鸟集团CEO万霖看来:“电商行业、物流行业对品质服务的需求都还没被满足,菜鸟希望做差异化、有品质的快递。”
从客户需求的角度出发,菜鸟有了自己的打法。也是这种背景下,菜鸟今年上半年陆续发布了“1212半日达”、“次日达”以及自营快递品牌。
菜鸟的每个动作,都是基于高服务品质需求,围绕产品分层来打。
2、“半日达”领跑供应链竞争
一个很明显的信号,菜鸟今年带头“内卷”,开始深入顺丰、京东腹地。
事实上,从去年菜鸟大力推进“送货上门”这一举措来看,菜鸟的卷不是在卷对手,而是在卷服务,包括在产品设计上更加注重消费者体验、商家体验等。
当前,电商平台逐渐告别浅显的用户流量之争,开始转向更深层次的商家资源争夺。尤其自今年年初开始,这种趋势愈发明显。
商流决定物流。当消费场景、渠道变得越来越多元,对于商家而言,渠道变革迫在眉睫,与之相对应的物流服务则会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2B2C一盘棋”的模式。过去,供应链变革多发生在大品牌商,如今平台沉淀下来的解决方案,正在将这种方案能力向中小商家平移。
毕竟,电商的跑马圈地时代,拼的是流量红利;如今的精耕细作时代,拼的则是供应链红利。
因此,从菜鸟在服务提升维度的高频举措中会发现,其重视的不是在流量上,而是在供应链上。
这种背景下,菜鸟与阿里集团生态圈资源协同,联合天猫超市推出了“1212半日达”服务、联合申通启动全国重点经济圈物流升级推出“次日达”服务,并在6月底官宣自营快递品牌“菜鸟速递”。
据公开资料,目前菜鸟国内供应链在全国的仓配枢纽有7个,行业仓库数量接近270个,国内仓库面积超过1000万平米,一线仓配作业人员超6万名。
其“1212半日达”突破了业内仓发包裹的物流产品时效极限,本季度已在包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等在内的全国8个重要消费城市开展,并将逐步覆盖国内10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
“次日达”产品本季度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率先开展,消费者从支付到签收的平均时长仅需30.4个小时。
一层层递进过程中,菜鸟的国内供应链产品已经分层,形成优选仓配、智选仓配、经济仓配的产品矩阵。这种产品矩阵的逻辑,也反映着国内供应链企业的进化过程。
根据运联研究院分析,合同物流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做基础的运力外包,再延展到仓储外包;第二阶段,是强调解决方案和资源管理的;第三阶段,则是能力的横向、纵向延展,比如今年频繁听到的“精益供应链”。
如果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的话,第一阶段的核心是“信息差”,第二阶段的核心是“资源配置”,第三阶段则是“标准化解构”。
目前来看,面向国内市场的商家供应链服务当中,菜鸟通过打造优选仓配、智选仓配、经济仓配等精细化分层的标准产品,以及快消、美护、大件等针对性的行业解决方案,满足了客户柔性供应链、线上线下一盘货、BC一体、绿色低碳等刚性需求。
这种供应链能力的满足,也在放大菜鸟服务商家的核心竞争力。近期,雀巢、宝洁、联合利华、百威、达能、欧莱雅、嘉士伯等一批头部品牌企业,都与菜鸟进一步深化了供应链合作。
3、全球“五日达”打开新空间
国内供应链卷服务的同时,菜鸟还在将这种时效优势扩大到全球。
今年,顺丰收购多家嘉里物流亚太地区及欧洲快递服务、圆通在嘉兴的航空物流枢纽机场开工、中通快递与湖南航空合资组建货运航司……行业动作频频,全球化正在成为快递企业的新战场。
作为阿里“1+6+N”组织变革之后,增速最快的业务板块之一,菜鸟有望成为率先冲击IPO的业务集团。
而在业务增量上,菜鸟的目标显然也不局限于国内物流。6月底,万霖就在菜鸟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全面拆解了菜鸟面向未来10年的新故事。
未来十年,菜鸟要建设全球领先的智慧物流网络。其中核心有三大长链业务,即国内业务(国内供应链、国内快递)、跨境业务(国际供应链、国际快递)、海外本地(本地快递、海外仓);以及三大短链业务,即末端驿站、物流地产、物流科技。
也就是说,国内供应链不是独立存在的一张网,其更大的想象空间在于与菜鸟全球物流网络的联动协同。
这种协同的最直观体现,就是“全球五日达”产品。
财报显示,在与全球速卖通的合作中,菜鸟推出的“全球5日达”,通过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更优质的服务来支持速卖通和其他跨境卖家。菜鸟服务的速卖通Choice“X日达”达成率超九成,以稳定性被商家熟知和选择。
那么,菜鸟是如何实现的?财报显示,菜鸟在全球端到端物流当中优化了从首公里揽收、干线运输、海外分拨到末端配送的流程,通过提供更低的配送成本和更快的配送速度来支持跨境商家。
在揽收段,菜鸟国内通过仓配网络的提效,大幅缩短揽收时效;
在干线运输段,通过开通航空专线、与船司打通等,提供时效、成本双优的服务;
在海外分拨段,菜鸟本季度增加运营了3个国际快递分拨中心,使得菜鸟海外分拨中心数量达到18个;
在末端配送段,在海外重点国家快速起网,比如西班牙本地配送网络覆盖了30多个城市,并在核心城市开通了周末派件和同城配送服务。
4、结语
整体看来,如今的菜鸟,面对消费者与商家,在国内供应链维度形成了B2C仓配模式、M2C仓发模式、B2B城配模式,在国际供应链维度形成跨境物流供应链、海外本地配送网络、海外仓模式等不同的供应链模型,以多引擎驱动,来满足商家不同阶段的需求。
接下来,商家与品牌商的需求,不仅体现在全渠道、BC一体,还包括产业带崛起、品牌全球化等维度;而过去多年沉淀下来的具备高性价比的供应链模式,正在打开菜鸟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