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百威亚太发布了截止6月30日的中期业绩及2020年第二季度的财务资料。数据显示,百威亚太的总销量于2020年上半年同比减少22.2%,于2020第二季度同比减少6.1%。

受此次财报影响,百威亚太的股价在财报披露当日收涨近5%。截止发文,百威亚太股价报27.95港元,总市值为3701.53亿港元。通过资本市场的反应可以看出,对于百威亚太这半年的业绩表现投资者还是比较认可的。

自2019年上市后,百威亚太的业绩一直处于全面下滑之中。在距离上市一周年两个月之际,百威亚太股价终于重回发行价附近。我们不妨通过这次的财报看看,百威亚太今年的业绩究竟如何,后疫情时代百威能否重振其在亚太地区的地位?

净利润同比下滑近7成,受疫情影响下半年或将继续承压

财报显示,截至6月30日,该公司销量同比下降22.89%至387.33万千升,与之对应的销售收入亦下滑26.89%至25.75亿美元,净利润更是同比骤降65.9%至2.22亿美元。

百威亚太的净利润骤降,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啤酒行业经历市场整合期之后,全国啤酒销量便进入低速质增长期。再加上受波及全球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百威在美洲、亚洲的销量都大幅下降,可见此次疫情对于啤酒市场业绩的溃退影响巨大。

另一方面,百威亚太的净利率由2019年上半年17.15%下降至2020上半年的7.61%,达到近三年来最低水平。在费用率方面,公司销售成本、经销开支、行政开支及销售及营销开支占收入比重均达到历史高位。

总而言之,此前百威啤酒提价后又撤回以及正值百威亚太的母公司百威英博董事长交替之年,都对于百威亚太今年的业绩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也不排除其在上市筹备期间,可能存在有透支业绩的嫌疑。

但是,夜场低迷以及高端产品增长乏力,才是百威亚太销量下滑、净利润减少的重要原因。受黑天鹅余温的影响,下半年百威亚太在印度、中国和韩国等亚太地区的夜生活渠道恢复仍然受限,百威下半场的业绩或将继续承压。

亚太地区竞争加剧、渠道受限

截止6月30日,百威在亚太东部地区收入下跌15.4%。2020年第二季度,收入下跌10.2%,原因是销量下跌8.8%,以及每百升收入下跌 1.6%。

百威在亚太东部的主要战场是韩国。而其在韩国受挫的主要原因则是由于韩国市场的竞争赛道过于拥挤。

韩国民众更接受其核心品牌凯狮,全球领先的市场调研机构凯度华通明略发布的一份品牌喜好度调查显示,韩国20-30岁年轻人最喜欢的啤酒品牌是OB啤酒旗下的凯狮(CASS),同国际品牌相比其支持率高出接近10倍。

并且百威引以为傲的高端市场,韩国国内的啤酒制造商同样近年同样对其有所冲击。如福佳的季节性新产品(例如青葡萄口味)、Hand & Malt SangSang Pale Ale(用当地蜂蜜制成的淡啤酒)以及鹅岛 Duck Duck Goose(热带清新风味的印度淡啤酒)。

而其他海外啤酒厂商,比如此前韩国进口啤酒的最大来源—日本饮料巨头朝日集团对这个市场同样垂涎。这就导致了目前百威在韩国市场的地位比较尴尬。

而在亚太地区西部,百威上半年的收入下跌25.5%,每百升收入下跌3.1%。2020年第二季度,百威收入减少 10.2%,原因为销量下跌 5.8%及每百升收入下跌 4.7%。

作为亚太市场西部主要市场之一的印度,2019年年报显示,印度方面,继2018年录得超过一亿升的销量后,百威于2019财政年度继续录得强劲的双位数增长。不难看出印度市场对于百威在亚太西部地区的重要性。

但由于今年的疫情影响,自2020年3月24日起至2020年5月初,印度实施全国封锁。此外,部分地区还增加了额外的消费税,进一步影响了消费者对于啤酒的需求。

而在中国,由于疫情率先得到控制,并且作为亚太地区最大的啤酒需求方,随着需求旺季的到来,百威在中国的销量在逐步回暖。从4月的17%跌幅到5月及6月的中个位数增长。

和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第二季度中国的销量将近完全回复到去年的水平,仅轻微下跌0.3%。并且由于受到电商渠道的加持,百威在中国6月借助618的流量红利,甚至创下了销售史上的单月最高销量。

但是由于在中国,百威销售中占有领导地位的夜生活渠道恢复缓慢,客流量相比于疫情前下降了约50%。而且国内啤酒制造商竞争激烈,青岛、华润虎视眈眈。

并且在2019年百威在中国的高基数效应下,中国市场下半年或许无法以一己之力担起百威亚太的增长重担。所以通过此次疫情带来的启示,不妨反思一下百威的高端啤酒战略在亚太地区真的行得通吗?

高端啤酒“跑马圈地”,中低端市场是鸡肋还是佳肴?

在亚太的高端啤酒市场,通过十几年的深耕,百威确实占据了很高的市场份额,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优势,特别是在中国。百威亚太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为16.4%,次于华润和青岛啤酒,但是在高端及超高端品牌里面,其具有绝对优势,市场份额高达46.6%。

再加上亚太地区啤酒高端化趋势明显。2013-2018年亚太地区整体啤酒消费量下滑,仅有高端及超高端啤酒消费量复合增长率为7.9%。预计2018-2023年高端及超高端啤酒消费量增长CAGR为5.6%,增速保持领先。而消费量增长预期为1.7%,产品结构高端化将贡献单价增长。也证明了高端啤酒市场前景确实可观。

但同时,这个市场背后同样面临着众多啤酒制造商的虎视眈眈。青岛啤酒在2019年财报中提到,2019年“奥古特、鸿运当头、经典1903、纯生啤酒”等高端产品共实现销量185.6万千升,同比增长7.08%,保持了在国内啤酒中高端产品市场的竞争优势。

华润以低价的“雪花”大单品打天下,失去了占据高端市场的先机,但2019年4月,华润雪花完成了对喜力中国的收购,拿到了高端化进程中的一张王牌。在国际高端啤酒市场,喜力是巨头之一。

高端啤酒市场已成为未来啤酒厂商的兵家必争之地,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被百威弃如敝履的中低端啤酒市场真的是鸡肋吗?

一方面,青岛、华润都有布局中低端的啤酒市场。这或许是其疫情期间的数据比百威要好看的原因。野村预计青啤2020年次季稳健复甦,估计其今年第二季销量按年升9%。而麦格理发表研究报告,指华润啤酒上半年初步盈利显示,其疫情后销量数字胜预期。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人们的消费水平降低,布局中低端啤酒市场无疑是有助于啤酒厂商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

另一方面,作为亚太地区人口基数最大的两个国家,印度和中国,底层消费人群多,中低端啤酒在这两个市场更受欢迎。与布局一条中低端啤酒的生产线相比,百威亚太想要将这些市场的单品从两元一只升级到十几二十元,需要太长的时间来改变用户的消费习惯。

总而言之,亚太地区啤酒升级空间依然庞大,拥有优越品牌组合的百威亚太在开拓高端需求方面有优势,但中低端啤酒市场的布局也存在一定的培育空间。

结语

财报披露后,富瑞、大和、麦格里纷纷上调了百威的目标价,给出买入评级。但不一定是由于百威上半年的业绩表现,更多可能是受此次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啤酒行业正迎来一场关厂潮,被市场视为是行业迎来盈利表现提升拐点的信号。

但是关厂后公司盈利能力短期会有短暂明显提升,却无法带来长期盈利能力提升。同时,百威商誉过高也仍是一大隐患,一旦其遇到表现恶化、市况欠佳等其他因素的冲击,极有可能会出现商誉减值的局面,届时,也将对公司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构成不利影响。

现阶段啤酒市场的高端化趋势愈加明显,但中低端啤酒市场仍然占据不小的份额。百威亚太能否利用市场红利稳中求进,又是否会通过改变高端产品布局来稳固其在亚太地区的地位,还有待观察百威亚太的下一步动作,港股研究社将持续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