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不务正业”的质疑声中,蔚来手机发布了。9月21日,NIO IN 2023蔚来创新科技日成功举办。在活动现场,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 李斌有了一个新身份——CTO。用他的话说,之所以没把CTO放进自己的对外title里是因为不想显得太自恋,推动技术研发本就是CEO的本职工作。

活动一开始,这位“CTO”就试图改变蔚来在外界心中的标签。“大家知道,蔚来在整个行业里面,有一种口碑说蔚来是服务好,那其实我对这个一直都不是那么的服气。老实说我们服务好,感觉好像蔚来技术投入不太够。”

而重新提振技术标签,展示在技术领域的全方面布局,也是这次NIO IN 2023的重要任务。所以在这场发布会上,你不仅能看到手机,同样也能看到包括首款自研芯片、全域操作系统在内的“蔚来技术全栈”。

众所周知,在目前还活着的这批造车新势力中,蔚来的盈利压力是相对较大的。数据显示,2023年第二季度,蔚来营业收入87.7亿元,不及市场预期的92.54亿元;毛利仅为8700万元,整体毛利率下滑至1%。尽管如此, 这家企业在过去的6个季度中仍保持平均每季度30亿元以上的研发投入。

重压之下、坚持大手笔投入的背后,蔚来在研发上的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

从NIO Phone看蔚来研发的逻辑

自从对外公布了“造手机”的消息后,蔚来便开始面临铺天盖地的质疑声,有人认为蔚来在如今亏损严重,竞争激烈的当下不应该分心;更有人揣测是不是因为卖车不赚钱,所以蔚来要开辟全新赛道了。

在发布NIO Phone之前,李斌特地在NIO IN 2023的舞台上再度解释了这件事情。“我们确实没有意愿,我认为在这个阶段也没有资源,也没有精力参与这么激烈的手机行业的竞争。”

而之所以在智能手机市场竞争已经红海的时候入局,蔚来的想法很简单——蔚来用户需要一款能与蔚来的汽车无缝衔接的手机。所以从这款手机上,你能看见两大类特点:第一是与蔚来的品牌格调相契合。

从配置上看,NIO Phone可以说达到了如今安卓旗舰“水桶机”的标准,旗舰芯片、3颗5000万像素的大底摄像头、66W的有线和50W的无线充电、杜比全景声,IP68级别的防水、0系统广告,0商业预装的清爽系统……可以说高端旗舰手机应该有的配置,NIO Phone全有。

第二类特点就是与汽车相关的创新。除了最基础的UWB超带宽技术下的车钥匙功能、无电关机48小时仍可解锁车辆的NFC功能外,手机的创新主要在于两点:全球首创的车控键以及车内控车。

前者功能在于NIO Phone在手机侧边集成了物理按键,可以一键直达所有与控车相关的功能。比如用户在操作寻车定位、查看车辆状态、远程开关空调等功能时,无需在屏幕中寻找蔚来App,而是可以通过车控键直达操作。后者则是蔚来在车内部署了一定量的传感器,可精准识别手机所在位置,并根据位置进行精准操控推送。该功能听起来简单,实则解决了智能汽车发展至今的一大痛点——如何高效率的解决车内控车的精准性问题。

“在车内的交互一直缺乏一个非常好的介质来解决精准性的问题。如今很多语音交互、多模感知做的已经不错了,但准确度仍然较低。大家想象一下,现在每个人都有手机,如果你可以把手机在无感的情况下去进行非常精准的控制车内的控制,那肯定这个体验是非常非常好的。”

上述功能是可以实打实提升蔚来用户的用车体验,但受制于体量、安全性、品牌体验等维度,指望与手机大厂合作开发并不现实,所以蔚来选择自己做。“我们肯定不是说把手机作为我们的主业,我们做让我们的汽车用户体验更好的手机,这个出发点跟把手机作为主业很不一样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蔚来研发手机其实与其他汽车功能的出发点一样,都是为了提升用户体验,这种用户体验则不局限于产品交付期,而是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体验。在李斌看来,这正是蔚来研发体系与其他车企区别最大的一点——从用户的利益出发。

“我们每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都会去想这个事情我们可以给用户创造什么价值,这一点我觉得是非常重要,有的时候可能有的时候未必想的那么清楚,或者未必真正的是捕捉到了用户的需求,或者未必真的是能够符合所有用户的利益,这是我们一个能力的问题,但是我们的出发点是从来没有变过的。我们的研发的投入可不可以给用户创造价值,从用户利益出发,这是一个底层的思考。”

熟悉蔚来的人都清楚,这家车企的智能系统是以三棵树的名字命名的,分别是第一代的Aspen白杨平台、第二代Alder赤杨平台、第三代Banyan榕树平台。虽然如今新车早已切换到Banyan平台,但针对Aspen和Alder两个“老旧”平台,蔚来仍在不遗余力地进行功能更新,以提升用户体验。

比如前一段时间,蔚来针对Aspen和Alder平台进行了重大OTA升级,除车机、智能驾驶等层面升级外,还针对空气悬架进行了优化,通过软件的调整,将空气悬架的响应速度和面对颠簸的对应策略实施调整,让车辆在舒适模式时更舒适,在运动模式时更运动。

“我们为什么用树来命名,就是我们希望这棵树生长到十年以后还有人照顾它,希望这棵树生长到十年的时候还是健康的,我们希望每棵树汇聚到一起能成为一片树林,每一种树都能蓬勃生长,生生不息。”

再比如蔚来全域领航辅助功能的交付。如今城市域的领航辅助功能已经是各智能电动车企所竞争的新一轮前沿阵地。小鹏、华为等企业已经打响交付规模之战。与这些企业不同的是,蔚来在相关功能的交付过程中也是根据用户投票来决定优先级的。

据介绍,9月28日蔚来APP上会正式开放对所有用户开通领航心愿单的收集页面。用户可以把自己出行路线最高频的路段上传心愿单,而蔚来则会根据用户心愿单的热力,以路线为维度投入资源进行逐步开放,最终实现全域开通。按照规划,今年年底前蔚来将开放6万公里的城区领航,明年第一季度结束前开放20万公里,明年上半年完成95%用户领航路线的覆盖。

利润和效率

从财报中不难发现,在现阶段蔚来这家企业在盈利能力上做的并不好。今年二季度,蔚来净亏损60.56亿元,同比扩大119.6%,环比扩大27.8%;上半年净亏损109.26亿元,同比扩大139.07%。9月19日,蔚来宣布拟发行10亿美元的可转换优先债券,正是这则消息,让蔚来股价应声下挫,创下三个月以来的新低。

在这种财务压力下,蔚来在研发上的投入却并未手软。公开数据显示,蔚来已经连续四个季度在研发上投入超30亿元。今年二季度,蔚来的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5.6%至33.45亿元。就连何小鹏都托人给李斌带话,劝他“省着点花”。

但显然,李斌并没听进去劝,或者说李斌很清楚什么钱是该花的,按照他的话说就是“我们非常清楚自己的业务边界,非常清楚自己的资源边界。”

比如这次蔚来在NIO IN 2023中公布了包括芯片及车载智能硬件、电池系统、电驱系统、车辆工程、操作系统、移动互联、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慧能源、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全球数字运营等12个关键技术领域的“蔚来技术全栈”,大有一副“什么都要自己干”的霸气。但若分析蔚来的合作伙伴则不难发现,这家企业在研发领域拥有300多家合作伙伴,用李斌的话说就是“你想想还有什么比蔚来还更开放的看待自己的?”

所以通过本次“蔚来技术全栈”中公布的研发成果不难发现,蔚来自己干的研发事项大多是为了两件事:提升长期毛利以及提升体系化效率。上述毛利和体系化效率也并非短期、局部的,而是全程、全生命周期的。

在提升长期毛利这件事上,蔚来自己研发的芯片——激光雷达主控芯片“杨戬”是最佳佐证。据悉,“杨戬”是蔚来智能硬件团队发布的第一颗自研芯片。从参数上看,这颗芯片虽非业界顶级,可在诸多领域上也算是技术领先。

8核64位处理器,提供了强大的计算支撑,并且加配8通道9bit的ADC,采样率高达1GHz,可高效捕获激光雷达传感器的原始数据,还将为激光雷达降低50%的功耗。通过对点云处理延迟的优化,“杨戬”芯片实现了更快的功能响应,每秒点云处理能力达到8m point,并可同时接收原始数据和点云数据,为整个系统提供更好的数据闭环迭代。

但对于蔚来而言,“杨戬”最重要的不是技术上的领先,而是毛利上的成本优势。据李斌透露,这颗芯片在搭载后,相对于采购的版本,可以让蔚来的每台车降低几百块的成本。除此之外,蔚来超算平台Adam同样也是用研发换毛利思路的体现。

蔚来超算平台ADAM拥有四颗NVIDIA Orin X芯片,48个CPU内核256个矩阵运算单元,8096个浮点运算单元,共计680亿个晶体管,总算力高达1016TOPS,达到了L4级别自动驾驶的对硬件的要求。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把周边算力整合一起变成超算集群,ADAM可以给蔚来省不少钱

除省钱外,蔚来研发投入的另一大目的是提升体系化效率。如今蔚来旗下共有8款在售车型,对于一家新势力来说,如此产品矩阵颇为庞大。可如果底层来看,这8款产品皆出自于一套电池系统、一套智能系统、两套机械平台。只不过是通过不同的尺寸、不同的风格、不同的配置来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而这种原子化的能力正是提升效率、缩短研发周期的最大保障。

“有人曾说蔚来现在每辆车上的配置过高了,能不能砍掉一些。从短期的角度来看确实如此,但如果从一个长期的角度来讲,大家想象一下,十年后你要维护多少个版本,你能不能维护这么多版本,那时候即使要维护这么多版本,你的测试环境还有没有,都是问题。”李斌表示。

“所以智能电动汽车给整个行业带来了非常不一样的研发需求视角,怎么样去从全生命周期,从智能电动汽车的本质去倒推,去思考自己整个研发的逻辑,这个其实是行业共同面对的问题。”

在体系化效率这个话题上,李斌举的另一个例子就是电池包和换电。多代平台都可以公用一个电池包,如果拉长时间周期来看这种体系化效率是非常高的。随着时间推移,它的作用会体现得越来越明显。“比如回收的时候你就知道它的好处了,比如说这几十万辆车到六、七年以后,汽车电池这样一个电化学产品,到这时候怎么保证它的质量和安全,这时候大家就明白了它的意义,因为电化学品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性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就是从体系化变化的角度我们不一样的地方。”

据李斌推测,从整个智能电动车行业来看,2024-2025将会进入正式的“决赛圈”,而这场决赛将会持续10年左右才会尘埃落定。目前的2-3年,正是竞争最为激烈的时期。如今在研发上的大手笔投入,更像是蔚来给自己买的“入场券”。

处在当下的政治敏感期,叠加能源变革因素、全球数字治理/数据保护因素,作为企业而言是很难看到全球汽车布局的终极方向的。在此环境下,企业唯有把自己视作最佳竞争对手,把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加入考量,做对产品、做好服务、做好体验,这样才能在淘汰赛中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