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和酒是侵蚀健康的两大危险因素,危害不相上下;“戒烟限酒”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健康四大基石”之一。

为了维护人民健康,我国广告法规定,禁止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纸、期刊等发布烟草广告。

喝酒引发200多种病,应像禁止烟草广告一样对待酒广告

本图片由《讽刺与幽默》供稿

目前,烟草广告在媒体上已基本绝迹,然而,酒类广告却未受到明显限制,不仅在明目张胆地打广告,而且有铺天盖地之势,给大众造成了“烟不能抽,喝酒没事”的错误认知。

喝酒引发200多种病,应像禁止烟草广告一样对待酒广告

《生命时报》第1298期头版

《生命时报》采访权威专家,为你辨别酒广告的几大营销套路。

受访专家: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周清杰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酒精性肝病研究所所长 邹正升

本报记者 | 李迪 张筱悦 徐文婷 水欣 李爽 高嘉悦

铺天盖地的酒广告

3月12日20点~22点(黄金时段),《生命时报》记者对4家卫视进行了监测,共发现15次酒类广告,涉及8个品牌:

其中有两档节目由酒品牌冠名,酒名和商标时不时出现在屏幕下方。

一档文化类节目中,主持人竟坐在酒桌旁解说,一瓶酒、四个高脚杯营造了一种“煮酒论史”的氛围。

喝酒引发200多种病,应像禁止烟草广告一样对待酒广告

为吸引受众,酒类广告费尽心思。

有的充满英雄气概,画面中战士们高举胜利的旗帜,齐声欢呼;有的主打“中国风”,演员们身穿传统服装,刚柔并济地打太极拳;有的强调自己历史悠远,得过很多奖……

某卫视一名工作人员表示,2017年,白酒行业占他所在频道整体收入的32%,为第一大创收行业。

一款地方名酒全年曝光频次最高,仅在一档收视率不错的节目中,就会露出6000余次。该工作人员说:“只有如此高频次的传播,才能实现这款酒从‘入眼’到‘入心’的强势升级。”

广播也是酒类广告的聚集地。上班早高峰是广播的黄金时段。3月12日早上,某省交通广播播出的酒广告,竟将“健康”和“饮酒”扯在一起,内容很不靠谱。

网络上的酒类广告就更泛滥了。一些本来没有名气的酒品牌,利用各种营销手段给消费者“洗脑”,迅速跻身大众熟知品牌。

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针对酒类广告火爆的现象,记者向几位广告行业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解。他们认为,近年来,酒类广告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体量激增

知名市场调研公司尼尔森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广告投放市场中,饮料行业增长了8.6%,其中酒精类饮品广告投放稳居第一,又以药酒、补酒投放量最大。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2019年以来,酒广告投放趋势很好,元旦、春节前后是酒类广告投放的高峰期,因为节日可以刺激酒类消费。

◎企业增多

这几年,想做广告的酒企业越来越多,酒品牌比以往也丰富。除了一些价格较高的知名品牌,还有不少新的品牌,小瓶白酒算是异军突起。

面对这一情况,一些卫视也会对酒类广告有所限制,不是什么品牌都能播出。

◎渠道多元

除了电视、广播、网络,公交车体、公交站灯箱、航空和高铁上的杂志也是酒企业青睐的广告投放渠道。

此外,电梯成了酒类广告新宠。有报告显示,2018年,一些酒企业在电梯媒体广告榜单中排名非常靠前,广告花费持续上涨。

◎形式隐秘

近年来,很多酒企业开始转变广告投放模式,不再只投硬广,而是通过更加丰富的形式进行植入和露出,也更看重创意传播,比如植入电视剧、冠名热播节目等。

对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来说,这些趋势也许感受并不明显,但大家都有同样的体会,那就是酒类广告充斥在身边大大小小的空间和角落。

酒广告的七大营销套路

酒的化学成分是乙醇,由粮食、水果等经发酵、蒸馏、陈酿而成。

中国是最早酿酒的国家,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到了宋代,中国人又发明了蒸馏法,此后白酒成为人们饮用的主要酒类。

喝酒引发200多种病,应像禁止烟草广告一样对待酒广告

酒类广告伴随酒文化的发展出现。相关学者认为,我国酒类广告传播大致分五个阶段。

一、酒诞生于自然经济下,在其发展的大部分时间,宣传动作不大。《韩非子》记载,战国时宋国人挂酒旗卖酒,或许是最早的酒类广告。

二、新中国成立时,在计划经济下,酒类生产、销售都由国家安排,酒类广告没有发展。

三、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的“参桂补酒广告”被称为“我国近现代首条酒类广告”。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市场经济到来,酒企业开始关注产品知名度建设,酒类广告大量涌现。

四、2000年后,酒企业纷纷重视品牌营销,广告“套路”越来越深, 一批售价昂贵的“高端白酒”上市。

五、如今,几乎所有酒都在打“文化牌”,通过建立独特的文化定位,打造市场竞争力。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酒类广告常见以下7种“风格”。

1、宣传友情

千百年来,酒被当作增进情感的纽带,因此很多酒类广告都强化这一形象,突出“酒”与“友”的联系。

2、英雄情结

很多人都有侠骨柔肠的英雄情结,在文艺作品中,英雄往往爱酒,比如《三国演义》中的“煮酒论英雄”。于是,酒类广告为了迎合大众,大力赋予产品英雄情结。

3、制造喜庆

在我国酒文化中,迎婚嫁娶、仕途高升、节日庆贺时,习惯小酌庆祝。酒类广告进一步强化这点,打造“饮酒和幸福相关”的心理暗示。

4、诗歌传情

历代文人喜欢用酒抒发感情,酒类广告自然不能放过这点。

5、富含哲理

加入人生哲理是酒类广告的一大“发明”,让人觉得饮酒是在追求一种心理境界。

6、打健康牌

随着养生理念兴起,“健康酒”占酒类市场份额越来越大。

7、明星代言

一线二线的中老年男明星仿佛成了各家酒企业的“酒大使”。

周清杰说,对酒企业而言,通过广告铺天盖地“吆喝”,能促进销售;但于社会而言,如此泛滥的酒类广告会引导消费者,尤其是非理性消费者,会因此过度消费酒精。

甚至在不少家庭里,节日庆贺时,大人会哄孩子尝尝酒,看着孩子被辣得小脸一抽,全家人哄堂大笑。

2018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8全球酒精与健康报告》显示,全球饮酒量呈下降趋势,但中国除外。

中国人均酒精消费量持续增加,2005年、2010年、2016年分别为4.1升、7.1升和7.2升,增幅高达76%;与此同时,中国戒酒率却在下降,从2005年的50.9%下降到2016年的42.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新调查发现,我国成年人饮酒率为30.5%,其中男性为53.8%,女性为12.2%;我国饮酒人群的有害饮酒率为7.1%,男女过量饮酒率分别为14%和1.1%。

饮酒导致200多种病

人们常说“小酌怡情”,认为少喝点酒对健康可能无害。但2018年8月,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刊登的一项涉及全球2800万人的研究指出,饮酒没有“安全值”,只要喝了就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建议滴酒不沾。

如果过量饮酒,危害就更显著了。整体来看,有害使用酒精每年导致全世界300万例死亡,其中男性占3/4。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有害使用酒精可致200多种疾病。

邹正升在接受采访时,系统地梳理了过量饮酒对健康和社会安定的危害。

肝损伤

长期过量饮酒与脂肪肝、肝静脉周围纤维化、酒精性肝炎、肝硬化密切相关。肝硬化死亡中,约10%由酒精中毒引起。

《2018全球酒精与健康报告》警告:中国酒精性肝病正以惊人的速度上升。还有权威研究发现,女性即使少量饮酒也会增加肝损伤风险。

癌症

美国癌症研究所和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联合推出的第三版《饮食、营养、身体活动与癌症预防全球报告》指出,强有力的证据表明,饮酒与6种癌症密切相关,包括口咽喉癌、食道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

即便少量饮酒或酒精饮料,也会增加患癌风险。

心脑血管疾病

过量饮酒增加患高血压、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营养不良

过量饮酒会使食欲下降,容易营养不良。另外,大量饮酒造成的消化系统功能损伤,也会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转运,加剧营养缺失。

对特殊人群来说,酒精的危害更大。

酒精对胎儿脑发育有毒性作用,孕期饮酒可能会给胎儿发育带来不良后果,酗酒更会导致胎儿畸形。

哺乳期饮酒的话,酒精会通过乳汁影响孩子的认知功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等。

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脏器功能还不完善,即使少量饮酒,学习能力也会有所下降,反应速度变得迟缓。

对社会来说,过量饮酒还会导致交通事故、暴力行为的增加,使一部分人丧失动作协调和工作能力,造成大量劳动力和经济损失。

像禁止烟草广告一样对待酒

周清杰曾主持一项名为“我国白酒广告监管和社会效益”的研究。结论认为,提高白酒广告监管强度能有效降低白酒消费量,进而减少机动车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社会福祉。

从白酒企业角度来看,大肆通过广告增加产品知名度,会明显增加企业成本,甚至带来巨大负担。比如,1995年以6666万元拿下“央视标王”的某酒,虽赢得了品牌效应,最终却因为广告负担太重等走向没落。

喝酒引发200多种病,应像禁止烟草广告一样对待酒广告

2018年1月1日起,欧洲国家立陶宛全面禁止酒类广告,无论电视、广播,还是各类纸媒,都不得出现酒类广告,此举备受世界关注。周清杰说,近年来,诸多国家都加强了对酒类广告的监管,限制酒类广告的受众(比如禁止在青少年频道播放)、播放时段和内容。

2015年,我国修订和实施的广告法要求,酒类广告不得含有下列内容:

诱导、怂恿饮酒或宣传无节制饮酒;出现饮酒的动作;表现驾驶车、船、飞机等活动;明示或暗示饮酒有消除紧张焦虑、增加体力等功效。

周清杰表示,只有这些限制还不够。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酒类广告监管起步较晚,存在诸多不足。

建议我国有关部门逐步加大对酒类广告的监管力度,如同禁止烟草广告一样,限制或禁止酒类(尤其是高度数白酒)广告的播放;出台法律规定,不得向18岁以下未成年人出售酒精饮料,违者处以巨额罚款,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判处拘役;将酒类广告监管与价格监管、销售监管等结合,完善酒类市场的政府监管体系,引导大众合理消费,保护消费者健康。

邹正升表示,中国人酒精代谢能力普遍较差,酒还是不喝或少喝为好。

偶尔小酌一下可烘托气氛,但不能过分劝酒和酗酒。“感情深一口闷”的说法及地方奇葩劝酒风俗该淘汰了。酒文化是中国的传统,但应与时俱进,不该沦为“陋习”,更不能成为酒类广告泛滥的“灵感”和某些企业敛财的“套路”。

有人认为“少量喝酒特别是红酒,对心脑血管有益”。对此,目前专家共识是:不建议任何人出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考虑开始饮酒或频繁饮酒。

《中国膳食指南》建议,成年男女每天摄入酒精不得超过25克和15克。

这意味着,男性每天最大饮酒量是啤酒1000毫升、葡萄酒250毫升、38度白酒1两半、52度白酒1两;

女性则为啤酒700毫升、葡萄酒200毫升、38度白酒1两、52度白酒6钱。

邹正升补充说,酒精上限值应该再低一些,尤其是有基础肝病,比如慢性乙肝、慢性丙肝及患有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人,最好不要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