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份,瑞幸宣布开启“带店加盟”模式,这在餐饮行业并不算常见,以往多是存在于零售便利、地产中介,因为这些行业更需要贴近社区消费者。

但在咖啡赛道加速内卷下,“带店加盟”可以让已经加盟了其他咖啡品牌的投资者重新选择瑞幸,帮助瑞幸抢到更多优质的点位,加速抢占市场。

消息公布后有厂友调侃,瑞幸这相当于明牌了:“如果库迪加盟商干不下去,可以直接转入瑞幸?”

01 有库迪加盟商不想“陪跑”了

今年咖啡市场竞争激烈,按窄门餐眼数据,截至2023年9月13日,今年新开咖啡门店77083家,但咖啡门店净增长仅42450家,能活下来的只有一半。

库迪今年上半年的规模增速可以说“遥遥领先”,GeoQ智图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库迪新增门店数量3426家,在今年10月,库迪开到第6000家门店,拓展速度也达到高峰,平均一个月能增加1000店。

但猛开店的库迪,闭店数也是同行里的“翘楚”:上半年关了318家门店,每3家关闭的连锁咖啡店里,就有一家是库迪。要知道,这还是在库迪总部为降低闭店数,接手了不少门店的情况下。

有库迪加盟商感慨,自己店就开在瑞幸隔壁,很吃力,目前多靠平台补贴,也不知道能撑到啥时候。

所以在瑞幸推出“带店加盟”政策后,有库迪加盟商想趁着这个机会选择“带店转投”瑞幸,陈伟(化名)就是其中一位。

陈伟说自己当初所以选加盟库迪,是因为看好咖啡赛道的增长潜力,一开始也有想过加盟瑞幸,但自己进入的时间比较晚,瑞幸已经暂停了加盟。

刚好这时候,库迪推出了比较吸引的联营商政策,不仅有10万元的补贴,扣点政策也有优惠,陈伟就选了库迪,认识的几个库迪加盟商也是差不多的想法。

不过,在陈伟看来,选择库迪的关键,还是因为库迪打出了瑞幸前创始人的噱头,陈伟认为自己也有机会像瑞幸加盟商一样,熬过谷底实现逆袭。

但事情发展似乎超出了陈伟的预期,陈伟表示自己手上一共有好几家库迪门店,一部分位置比较好的还行,位置不好的现在每天最多只能卖出100杯左右,就靠平台补贴支撑着。

后来陈伟将一部分做得不太好的门店转手,另一部分做得还行的门店转投瑞幸。陈伟表示,门店转投瑞幸后,目前还可以,平均日均杯量能到500杯以上。

陈伟举了个栗子,他表示前段时间瑞幸推出酱香拿铁后,每天光酱香拿铁都能卖200-300杯,很多原来不喝咖啡的人也来尝鲜,相当于扩大了客户群体。

陈伟总结了几点:第一是客单价。在加盟库迪后,陈伟的门店也有过一段“蜜月期”,今年暑假库迪推出了低至1元的促销政策,还有8.8元的团购券,门店杯量最高可达500-600杯。

但问题是这些单都不赚钱。陈伟算了一笔账,虽然库迪会给到加盟商补贴,但补贴完以后一杯的收入也就是9.5元,光算单杯成本是可以赚钱的,但算上租金、水电、人工…约等于白忙活。

第二是通过促销引流而来的订单不稳定,不少消费者都是奔着薅羊毛的心态,复购率较低,一旦没了补贴,门店杯量就会从500杯左右下滑到200杯以下。

还有一点,陈伟认为库迪的管理体系没跟上,品牌知名度也不如瑞幸。陈伟表示加盟库迪后有一个月的强制托管期,库迪会派驻店长到加盟店,但陈伟认为库迪的“店长”给人更像是“赶鸭子上架”的感觉。

此外,陈伟的几个库迪门店装修标准也不太统一,装修材料的品牌不一样,甚至咖啡机也有几个品牌…

事实上,陈伟并非个例,社交平台上也不乏库迪加盟商“装修三个月,开店一个月”的吐槽,核心在于库迪着急拓店的同时,商业模式貌似还未跑通。

瑞幸早期的“低价策略”,确实可以带来巨大的流量和知名度,但瑞幸诞生在2017年,国内咖啡市场规模大概300亿左右,到2022年已增至约1200亿。

除了连锁咖啡品牌之外,还有许多独立咖啡厅,消费者的选择更加丰富,低价不再是吸引他们的唯一因素,库迪需要在“低价”以外拿出更多的东西,否则只会让加盟商陷入一个“低价有单却不赚钱,高价赚钱却没有单”的尴尬境地。02 被瑞幸虹吸,库迪该如何招架?

在一些加盟商看来,库迪除“低价策略”外,无论在营销策略、供应链、产品研发等都与瑞幸有差距。

以产品研发为例,其实在瑞幸的“酱香拿铁”之后,库迪也紧接着推出了类似产品“米咖”,但有一说一,无论是消费者对产品的反馈,还是网上的讨论热度,米咖的出圈程度都与酱香拿铁有很大差距。

除此之外,在库迪的产品矩阵中,也不乏直接对标瑞幸的“同款爆品”,比如生椰拿铁、冰沙系列等,但库迪未能打造出自己的现象级产品。

有业内人士认为,对标瑞幸固然可以让库迪产品率先通过市场验证,但库迪也会因此失去了品牌特色,竞争力也会被进一步削弱。

另一方面,即便有相对出圈的产品,库迪维持品控不够稳定。

以库迪的潘帕斯蓝系列为例,凭借独特的颜值,该系列产品获得了不少消费者的认可,但出品却不太稳定,比如消费者要求半糖却比全糖还甜;也有消费者因为潘帕斯蓝系列被圈粉,但尝试库迪其它产品时却发现差距很大…

产品研发和品控不稳定,暴露出的是库迪的供应链问题。比如此次库迪推出的新品“米咖”,就有加盟商吐槽,自己订不到原材料米乳,三天两头断货。

对于一款处在推广初期的新品来说,刚面向市场就被淋了一头冷水,说实话很伤。

除了原材料供应,库迪在暑假推出了“攒星兑礼”活动,消费者只要攒够星星就能兑换联名好礼,但这么简单的营销活动,库迪都能因为礼品长期缺货而惹怒消费者,可见库迪的供应链存在的问题。

关键是瑞幸和库迪当下“肉搏”阶段,这些失误会让市场加速向对手倾斜。

市场上同类的竞争者最终只有一个会获胜并最终走向寡头,在这个强弱较量的过程中,强者的“虹吸效应”会不断加强。

为此,库迪在今年7月宣布投建供应链生产基地,并表示将于今年下半年投入运营,这一消息也给不少库迪加盟商带来了新的希望。

在部分加盟商看来,库迪的供应链问题只是暂时性的,随着资本的加入,库迪就有能力重建供应链体系并形成规模效应,也就能成为第二个瑞幸;也有加盟商坚持看好陆正耀团队,认为其能打造出一个瑞幸,也就意味着能继续打造出“第二个瑞幸”。

但从各媒体的跟踪报道来看,如果库迪加盟商希望供应链基地能马上解决物料缺货、供货不及时等问题的话,恐怕要希望落空。

据媒体消息,库迪对供应链基地的资金投入是分10年期进行,而且当下库迪正在对大供应商发起邀约,鼓励他们到当地建设工厂并成为供应链的合伙人。

从这点可以推测得出,库迪或许并没有打算真金白银投资建设供应链,而是打算组个局把供应链基地“凑”下来,但不是自己的东西,它真的好吗?03 苦等上市,还是下一个“舌尖英雄”?

事实上,陆正耀除了是广为人知的瑞幸创始人之外,在离开瑞幸之后,还打造了趣小面、舌尖英雄两个项目,但这两个项目后来都没什么声音了。

2022年1月,陆正耀踩着疫情后预制菜爆火的节点,正式推出了预制菜堂食项目“舌尖英雄”,不同于预制菜企业面向B端,或者通过零售渠道面向C端的做法,“舌尖英雄”选择了招商加盟模式,通过“重金营销+贴钱补贴+裂变式推广”实现快速拓店,也被业内人士认为在模仿瑞幸。

公开资料显示,“舌尖英雄”先后融资17亿,但项目只坚持了7个月左右,首家线下门店就宣告倒闭。

当初“舌尖英雄”所面临的问题,跟当下的库迪非常类似。一是供应链,“舌尖英雄”选择产品贴牌模式,在产品研发上缺乏核心竞争力,这就导致注定在品质、口味上无法赢得消费者青睐。

二是过度注重拓展速度,忽视了加盟商。有加盟商就对媒体透露,“舌尖英雄”项目称单店投入最低只需3万,每个月至少能赚6万。但实际上单店投入远高于3万,而自己单店的日收入流水仅为千元。

总之还是“重营销、轻经营”的老一套:先把品牌规模做起来,通过低价策略把销售数据做“好看”,再吸引资本的目光。

经历数次项目失利后,陆正耀目前所剩的信誉已经不多了。

一方面,在经历瑞幸“财务造假”事件后,有投资圈人士已明确不会考虑陆正耀及其团队的项目。

另一方面,从陆正耀过去的几个项目经历来看,其打法都是 “烧钱换规模”的扩张策略,包括瑞幸早期也经历过一轮高速扩张,直到陆正耀因“财务造假”被辞退后,才开始关闭门店转向精细化管理。

但这种打法对团队的资金要求非常高,在资本市场未给到更多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库迪的资金链会直接影响加盟商的流量和销量。

有业内人士观察,库迪不仅上半年闭店数量远超同行,其开店速度也已经开始放缓,已从周开店400家回落到周开店100家左右。

最后,当下资本市场早已越趋理性,当前库迪无论在产品研发、品控还是营销推广上都还没有出圈之处,很难对瑞幸实现弯道超车。在库迪没拿出差异化优势之前,恐怕资本市场可能也难为其继续买单。

对库迪来说,长期靠低价引流终究是不健康的。

一位加盟商吐槽得很形象,入局库迪像是一场“陪跑”,是“边赔边跑”,只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和选址优势才是真正的硬道理。